祖国强大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核心提示: 刘金海坦言:我们这代人和新中国同龄,国家困难时,我们也困难;国家富强了,我们的日子也过得殷实了。能与共和国同龄,和祖国同成长,见证沧桑岁月、中华振兴,这是我一生都值得骄傲的事。

本报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马慧芳

图为刘金海在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王国禹 摄

人物档案:

刘金海,1949年2月出生于老丹阳城。1968年参军入伍,1971年退伍后到丹阳化肥厂工作,先后担任操作员、安全员。2004年退休后,他一直热心公益,不仅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类公益活动,还经常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协助社区调解邻里纠纷。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我感觉很幸运,因为目睹和经历了祖国发展的每一步,也享受到了国家快速发展给百姓带来的美好生活……”近日,记者前往江南嘉园采访“共和国同龄人”刘金海时,他刚从外面散步回来。刘金海获悉记者的来意后,便打开了话匣子,讲述起他70年来的经历和感受到的变化。

1949年2月出生于老丹阳城的刘金海,从小亲眼目睹了新中国成立初的困难,也体会到了当时生活的艰辛。刘金海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四。那时候,由于家中人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能吃上一顿饱饭就算是一种奢求。逢年过节,吃上清汤寡水的肉丝汤,一家人都感觉享受到了奢侈的“美味”。

刘金海一家居住在一间矮平房内很多年,每到雨天,都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那时候不光填不饱肚子,住不上好房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寒酸!”刘金海说,衣服缝缝补补在小时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且兄长穿过的衣服也不肯能扔掉,都要留给弟弟妹妹穿。

在刘金海的记忆中,童年的生活贫穷且艰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成了他熬过苦涩岁月的精神支撑。

1968年,刘金海参军入伍,在江西南昌服役。那时的他,因为从小就听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的故事,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向他们学习,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英雄。可是由于他在部队当卫生员,受兵种的限制,他终究没有机会成为“英雄”。但时至今日,军人的痕迹在刘金海身上仍不难看出,腰板挺直,做事麻利。

1971年,刘金海退伍,到丹阳化肥厂工作,起初是设备操作工,主要操作温度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项工种,刘金海一遇到问题,除了虚心请教老同事外,晚上下班回来都会拿出资料认真学习。“我一无经验,二无技术,学历还不高,只有努力学习,快速掌握技能,才能在这个行业立足,成为一名合格的操作工。”刘金海说,为了尽快成为一名熟练的操作员,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边向老同志学,一边自学各项操作技能,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不久就由“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

1988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刘金海被调任企业安全员,主要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尽管安全员的工作可能听上去会比操作工容易,可要干好它却一点也不容易,因为就“安全”这两个字来说,就已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安全员的工作不但非常辛苦,而且来不得半点马虎,除了所有有风险作业的地方都要去检查、检修外,我还要经常深入到车间去巡检,一旦发现问题要进行协调、整改。”刘金海告诉记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员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忽视这一角色的重要性,那就谈不上安全生产。”

从事了12年的车间安全工作,刘金海总结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合格的安全员,起码要做到六勤,即眼勤、耳勤、鼻勤、腿勤、脑勤、笔勤。

2004年2月份,刘金海光荣退休。前前后后,他在丹阳化肥厂工作了34年,化肥厂发展了,安全生产的标准虽然越来越严格和规范了,但他觉得本质没有变,因为任何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都不能有一丝懈怠。

退休后,刘金海不忘初心,主动承担起社区的调解工作,当起了“老娘舅”。10多年来,刘金海不负社区负责人的殷切希望,长年累月奔走在社区和居民中间,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称赞。

说起现在的美好生活,刘金海坦言:“我们这代人和新中国同龄,国家困难时,我们也困难;国家富强了,我们的日子也过得殷实了。能与共和国同龄,和祖国同成长,见证沧桑岁月、中华振兴,这是我一生都值得骄傲的事。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今国家强大富裕了,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