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这片红色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先后有千余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革命陈列馆、革命烈士陵园、战斗旧址……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那些早已融入骨血的“红色记忆”——
风雨70载,丹阳“红色精神”永传承
本报记者 陈晓玲 马骏 通讯员 夏炳忠 陈智俊
丹阳革命陈列馆
丹阳革命烈士陵园内的“英烈墙”
记者 陈晓玲 马骏 摄
画院路36号,一幢仿古的建筑在绿树的映衬下更显幽静,门楣上方是由管文蔚题写的“丹阳革命陈列馆”馆名,让人瞬间明白为何这幢建筑在闹市区如此幽静。走进陈列馆内,一楼展示的是管文蔚的生平,二楼展示的是丹阳人民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还有革命烈士遗像、遗物和图片等。二楼正厅中央,邓小平同志的题词“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金光熠熠,充分反映了陈列丹阳革命斗争史的目的和宗旨;厅中两边有反映丹阳革命斗争史和现代建设成就的两幅木刻装饰画;入口处两边有反映五四运动、迎接北伐、秋收暴动、抗击日寇、拥军支前、进军江南六幅水彩壁画,充分体现了丹阳人民革命斗争史的主线和轮廓;两棵玻璃雕刻的青松,寓意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长存。
丹阳革命陈列馆始建于1979年6月,1999年由市史志办公室(原市党史工作办公室)在原址基础上扩建并重新布展,并于当年10月对外开放,年均接待市内外参观者近3万人次,2007年12月被授予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我市对外宣传地方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窗口。
在丹阳革命陈列馆的北侧是丹阳革命烈士陵园。走进烈士陵园,“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庄严地矗立在广场中央。在烈士陵园的西南角,一面长约10余米记录着丹阳籍烈士名字的“英烈墙”竖立了起来,工人们正在紧张、仔细地镌刻烈士姓名。墙体一端镌刻了“英烈墙”3个鎏金大字,旁边镌刻着:“齐梁故里,英雄辈出。舍生取义,浩气长存!烈士功勋载史册,碧血丹心昭后人。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
据了解,为建造这一面“英烈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前期做了大量的摸排统计工作,“英烈墙”收录了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烈士509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烈士415名、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烈士123名、其他时期牺牲烈士73名,另外还有8名烈士牺牲时间不详,总共1128名烈士,其中有夏霖、蒋金柱、许杏虎等烈士。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之所以要建造“英烈墙”,除了想为烈士亲属提供缅怀亲人的场所,更重要的也是想让市民了解这些英烈,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此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烈士陵园更加庄重、肃穆,为市民缅怀烈士提供一个好的场所,也将更好地发挥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丹阳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新丰战斗旧址、贺甲战斗旧址、丹阳革命陈列馆、丹阳烈士陵园……那些有关革命的“红色记忆”始终没有被忘却。缅怀、致敬英烈的同时,关于他们的故事,关于他们的革命精神,更值得丹阳人民去传承和发扬,丹阳的“红色精神”将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