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伟林
1985年9月1日,我迎着习习秋风、挎着书包到访仙乡新民小学报到,迎接我的是一位刚从丹阳中师毕业分配下来的年轻小伙子。他中等的身材,穿着淡绿色的中山装,我注意到他的风纪扣扣得很紧,白白净净的脸上还架着一副眼镜。他,就是我的六年级班主任、专门教我们语文的刘国有老师。
我模糊地记得开学第一课,刘老师认真地问我们,将来我们的理想是什么。这是个无标准答案的简单问题却让我们这帮乡下小孩有点懵圈,读了五年书的我们,从来没有哪个老师这样问过我们,不过,答案很快有了,有的说要当科学家,有的说要当医生。轮到我时,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想当语文老师,课堂上顿时哄堂大笑,我尴尬极了,不过刘老师用威严的眼光扫视了一下大家,教室骤然鸦雀无声。“人生不能没有梦想、也不能没有追求,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重。”然后,他用鼓励的眼神朝我点点头,那时,自己倍感温暖和鼓舞,其后,我一直牢记着刘老师有关理想与追求那几句简短却发人深省的哲言。
以前,我的小学老师基本上是年老的或者是代课的,唯有刘老师是科班出身。文质彬彬的他虽然只比我们大几岁,然而他身上仿佛有种奇特的魔力,任何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经过他的调教都会变得安分听话、心服口服,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这让我们更感到惊奇和亲切。要知道,在以前多数学生都被老师不客气地教训过,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的学生家长对于学校体罚居然双手赞成,所以,见到刘老师,大家都肃然起敬。
刘老师不但在育人上有一套,在教书上也有一套。他说,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写日记,因此,我们每天都要写篇日记作为自己的课外作业。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有了写日记的习惯,不但在小学毕业那年我天天写日记,而且在其后的几十年,我一直保持着这一良好习惯。刘老师他可能没想到,有个沉默的学生铭记着他的谆谆教诲,并且在自觉的坚持中初尝甜头,我的书面表达能力、我的问题分析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写日记过程中,我的意志变得越来越坚强,内心貌似越来越强大。
有一次,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了篇作文《打蛇》,那一次,我拿到了班级最高分90分,刘老师在作文后面用红钢笔写的评语中充分肯定了我的观察能力,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课堂上是静悄悄的、没一点声息,那时,我真的既高兴又自豪,暗暗发誓一定学好语文,将来做个像刘老师这样受人尊重的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后被财经院校录取,很遗憾没有如当年所愿考上中文专业的高校。但十年之后,我毅然参加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的自考,仍然为了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梦想而开始新一轮拼搏。自考真的很辛苦,没有人辅导,也没有更多的参考资料,每当晚上下班回家后,我便独自翻开厚厚的书籍啃起来,有时夜已深沉而自己睡意深深,但这时候,我就会猛然想起一个人——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刘老师!我记得,刘老师也曾参加过自考,他曾在与我们分享体会时说,他自学克服了千辛万苦,为自学累得鼻子直出血。每当回想起这些,自己像打了针强心剂,精神不由为之一振而继续在灯下苦读。就这样,我也在历尽磨难后终于顺利通过了自考,拿到了那份沉甸甸的中文本科学历证书。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在这里,我要感谢刘老师这样平凡而优秀的乡村老师,尽管他只教了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