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路七十年的巨大变化

核心提示: 新民路70年来的巨大变化,是丹阳城市建设发展的缩影,这样的巨大变化,令人欢欣鼓舞,引以自豪,未来将建设得更加美好!

■路志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新民东路和贤桥广场。

新民路是丹阳城的中心大道,原来的主干道叫中市大街,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县政府将中市大街改名为“中正路”。丹阳解放后,中正路改名为新人民路,简称新民路。东从贤桥至新西门,小东门桥以西至新西门段,叫新西路。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民路经几次改造,起了彻底变化,旧貌荡然无存。

新民路是丹阳城的商业集中区。解放初期,所有商店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店面都只有一两间,还有些被日寇飞机轰炸烧毁的房屋,还没有重新建起来,只有从贤桥至南草巷、中草巷段的商店多一点,往西大部分是住房了。那时,城乡人民都比较贫苦,购买力有限,所以商店生意平淡。还有些夫妻店,做些小买卖,维持家庭生活。晚上七八点钟,商店就打烊,大街上冷冷清清。1956年,国家对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有商店都成为国营(公私合营)和集体企业后,逐渐有所发展。

新民路原来只有长竹杆那么宽,加上人行道,也只有10米左右。上世纪50年代中期,贤桥至双井巷、灯龙巷段道路进行改造,由条石路改造为麻石路,下大雨后,路面就没有积水了。过了几年,从贤桥至双井巷、灯笼巷段,在麻石路面上,用煤渣石灰下脚料铺平,约5厘米厚,用大碌碡滚动压平,这样路面变为平整,开始人们都认为比麻石路又升了一级,是丹阳城乡最好的一段路,不少人晚上到这段路上散步。因新民路在城中心,常有载重的独轮车经过,独轮车轮子是扁铁包的,由于煤渣脚灰混合的路面没有什么粘性和硬性,独轮车经过后,路面就显出一道道车辙。几次大雨一冲,煤渣脚灰就开始分离,碎屑随雨水流入下水道,以致下水道堵塞,冬天雨雪后,路面结冰,冰融化后,就一块一块地分离,清道员一车一车地清运,不到两年,就又恢复为麻石路了。经济建设飞跃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新民路两侧的商店,逐步拆建,道路拓宽两至三倍,两侧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市场兴旺发达,欣欣向荣。为适应新形势,新民路全部改建为沥青路面,而后两次改造,沥青路面全部改建为混凝土路面,这样,道路更加宽阔、坚固、平坦,与新型城市发展相适应。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老城逐步进行改造,首先从东门水关桥至老北门水关桥的内城河,进行填河筑路,因此,这段河的几座桥也随之拆掉。贤桥拆掉后,贤桥东街和大井头两侧的商店、住房、大井头小学,全部拆迁,新民路延伸至麻巷门通泰桥,道路两边建起了新华书店、商场、机关大楼。改革开放之初,县委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县城向护城河以东发展,在通泰桥北面,建起了麻巷门桥,桥东的农田,陆续征用,筑路建房,新民路就直至大运河,道路两侧,一幢幢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丹阳城在迅速扩大。后来老火车站至尹公桥的公路,形成商业街后,南北中间为新民路的十字路口,定名为新市口。云阳大桥建成后,继续向东发展。新市口以东即定名云阳路(现在已至路巷村西)。这样,新民路从新市口起,西至西环路。现在,新民路从新市口至贤桥(人民广场),为新民东路,向西至小东门桥,为新民中路,再向西至西环路,为新民西路,比原来延长近一倍,全长约3公里,同云阳路连接起来,即十里长街,通向四面八方。

新民路上,原来来往的车辆只有独轮车、黄包车、小板车、三轮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丹阳城乡开始有了摩托车、吉普车、面包车、小轿车、大客车……现在新民路上,每天来往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有上万辆,全路段6个公交车停靠站,就有几百班次。由于新民路上来往车辆特别多,为交通安全起见,市公安交警部门,在中心地段,机动车正反方向之间和全路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标线上,分别设置了隔离栏,在几个十字交叉路口,装了红绿灯和交通标识,来往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有序前行。

老新民路人行道边上,竖着电线杆和电话线杆,电线、电话线、广播线像蜘蛛网一样,牵在人行道的树林之间,刮大风时,常有电线、电话线、广播线被刮断,造成局部地段断电、断电话和广播。改革开放以来,道路改造拓宽,所有线路全部设在地下,既安全又整洁。

老新民路两侧的树木,原为法国梧桐,树木高大粗壮,枝叶繁茂,每到秋天,树叶枯黄,纷纷飘落地面,环卫工人每天要几次打扫清运,有苦难言。现在树木已全部更新为香樟树,常年翠绿成荫,与高楼大厦相衬,呈现出现代城市的新气象。

老新民路上的小东门桥和冰清桥为石拱桥,随着道路改造,这两座桥拆除,改为路下涵洞,新西门桥和麻巷门桥,也经改建和重建,更加坚实了。现在老新民路上的一切,已荡然无存,旧貌已成为了历史,唯一的只有麻巷门桥南侧的通泰桥,作为保护单位,永久保存。

如今,新民路两侧的省丹中、市人民医院、八佰伴、金鹰一号、丹阳书城、电信大楼、万家欢市场、锦豪国际大酒店等,是丹阳城市响当当的名片。新民路70年来的巨大变化,是丹阳城市建设发展的缩影,这样的巨大变化,令人欢欣鼓舞,引以自豪,未来将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