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承人生 代代相传
一位90后女大学生开发传统美食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刀耕
姜楠
近年来,在丹阳传统美食的百花园里,一款以“荆氏家味”注册,名为“姜妈妈酒酿包子”的传统食品绽放异彩,它以纯粹的手工工艺和极佳的口感体验,让所有品尝过它的人为之叫好,连最严苛的美食家和最挑剔的家庭主妇也被它的“美味综合指数”所征服。眼下虽然受产量限制,仅限于网上预订,且几天才发一批货,但“姜妈妈酒酿包子”的忠实粉丝,已遍布本地城乡,就连北京、天津、上海、福建、深圳……也口碑相传有了很多铁粉。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位名叫姜楠的90后女大学生在创业之路上实现的“初级目标”。
姜楠出生在自古鱼米之乡的皇塘镇,是位怀揣创业梦想的90后大学生。早在高中期间就开始销售眼镜,大学期间便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由于从小受外婆、妈妈耳濡目染的熏陶,加上自身对美食与生俱来的超强感悟能力,她非常喜欢制作美食。于是,她决定从自己擅长且喜欢的美食入手,借助微信这个互联网工具,利用假期在家做外卖、做私房菜。大学毕业后很快开了自己的门店。经过多年摸索,异常激烈的餐饮竞争让姜楠明白没有自己独到的技艺要想在餐饮行业立足生存异常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的高中同学说现在外卖的包子吃着不放心,可不可以做我们过年吃的包子试试。这个提议顿时让姜楠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啊,何不将这魂牵梦绕的童年记忆“翻录”出来,将外婆的手艺传承下去,让酒酿包子的独特香味重新焕发异彩!说干就干,姜楠立即开始营销策划思考产品定位,置办加工工具,姜楠的妈妈也发挥自己最拿手的烹饪技艺,帮助女儿研究提升包子制作工艺。然而,让包子始终如一、稳定不变地保持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乃至“外婆”的味道,说来容易,可做起来并非易事。
首先是发面的环节。她们在古法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实验和改良。一年四季,不同气候、温度、湿度条件下,面粉、水和酒酿的成分配比,以及各环节的时间把控等等复杂因素,曾经让她们伤透了脑筋。为了找原因,她跑到面粉厂找专家请教;买专业书籍学习;在网上学习人家的经验……就这样,经过几年的琢磨,终于达到了酒酿包子面皮口感松软中带着嚼劲,且多次热蒸或冷冻后复蒸,始终不影响口感的理想效果。馅料的制作。姜楠把眼光深情地投向了生她养她的那一方富饶的土地——那些田间、地头自然生长,绿色有机的蔬菜,用最朴素的方法,采摘收割,晾晒加工,保留了食材最本真的味道;优选本地现杀土猪肉,饲草牛肉,加以精心烹制;用最原始的竹蒸笼,龙须草垫蒸制,最大程度保留了包子独有的香气;最终使每一笼包子的品质都恒定不变,美妙的口感愉悦了天南地北越来越多渴望“家的味道”的男女老少,“荆氏家味”的美名不胫而走。
眼下,姜楠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在这个追求高效和速成的时代,坚持纯手工,纯天然的“荆氏家味”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一定范围的“产业链”,借此把家乡一部分农民的种植加工业也带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姜楠坚定地说,“无论产品的前景怎样,姜妈妈酒酿包子的纯手工制作工艺不变,保持家味的初心不变。因为,什么都瞒不过食客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