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丽萍
“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做出一点努力,我们的城市才会更美好。”这是80后市民宋晓钰的心声。从细节做起,躬身力行,以此唤起市民对这座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视和行动,才能让城市的美丽得以长久保持。
每天,在大街小巷都有扫地车、洒水车、喷雾降尘车定时绕城作业,净化环境……细心的市民发现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看不到可视杂物了,路面上时常有刚刚洒水的痕迹,分类垃圾箱整洁如新,绿化带里的鲜花四季更换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连日来,记者走访城区各地真真切切体会到“身边的变化”,发现面对一个更加干净的城市环境,广大市民的家园意识、环境意识和城市归宿感进一步增强。
“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最高荣誉,也是反映和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巩固创卫成果,树立的是形象,改善的是环境,促进的是发展,是一项利惠全民、福泽子孙的民生工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基于这种认知,2019年,丹阳把创卫复审作为优化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举措来抓。
“现在能明显感觉到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破坏的人少了,自觉维护的人多了,很多市民会自觉将垃圾扔进垃圾箱,打扫起来也轻松多了!”新民路上的保洁员张阿姨告诉记者,由于新民路人流量比较大,路边的垃圾,一天要清理多次,管护任务重。但随着我市启动守护创卫成果行动后,路上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她的保洁工作量也自然降了下来。
位于中心城区的人民公园是众多市民游玩、散步的好去处,每天的人流量都在上千人次,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公园内的保洁人员分成两个班组,每天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对公园内的道路、长凳、公厕等所有公共设施进行保洁清理。
围绕城市保洁,我市实行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定岗定责,全方位、全天候、高标准、持之以恒抓好环境卫生,防止脏乱差反弹,推动创卫成果巩固常态化。对辖区所有区域进行排查,尤其是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等管理薄弱环节,对发现的卫生死角和积存的垃圾,迅速组织清理,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洁净一处。对易反弹的卫生问题反复抓、抓反复,以问题为导向,举一反三,补齐短板,有效巩固创卫成果。重点对可视范围路面、绿化带、垃圾箱等进行长效化管理,并加强主城区道路的冲洗降尘和巡回保洁力度,增加清运频率,做到日产日清。针对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还安排专人巡查整改,稳步巩固提升整体卫生水平,为净化丹阳、美化丹阳增光添彩。
除了增强城市保洁力度,我市还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如今,走在路上,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新民路、中山路、城河路以及人民公园周边的路灯广告发生了变化,原来的400处道旗全部改造成了崭新的灯箱,配上公益广告,即使在夜间,也能够扮亮城市形象。
公厕虽小,但关系大民生。“改善如厕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厕的异味问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7月份,市城管局环卫处对天一路公厕率先安装了空气净化器。据悉,此款空气净化器采用高微粒子喷雾设备将植物液释放至空气中,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分子,并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彻底去除异味和有害物质,达到除臭杀菌双效净化作用。一位前来如厕的市民说:“公厕真干净啊,一点异味也闻不到,科技感十足,处处体现着人性化,而且装修风格也很有特点。外地游客来方便时,随时随地能感受到丹阳城市服务的细心与贴心!”下一步,我市将在城区重点路段、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厕所进行试点推广,净化公厕环境。
运输车辆“净身”上路。高温季节,为避免运输车辆带泥上路制造扬尘,我市加强对运输工地源头管理,强化对运输车辆的冲洗力度,确保“净身”出场。其中,针对拆迁工地扬尘易发情况,市城管局执法大队渣土中队对原丹凤大酒店拆迁工地、原丹凤幼儿园拆迁工地、丹棉拆迁工地、城河路凯利电器工地开展了扬尘专项整治活动。要求施工现场必须采取封闭施工现场的围挡,围挡出入口设置洗车台、沉淀池和车辆清污设施,运输车辆必须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出场;所有渣土运输车辆上路一律采取密闭运输措施,严格按照时间、规定路线行驶,杜绝抛撒滴漏现象。
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了“红马甲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以自己的行动,守护着城市一方的洁净。每逢节假日,在公园、主要街道、社区,“红马甲”们主动清理地面垃圾,将废纸、塑料袋、烟头、饮料瓶等捡进袋中,一并归入垃圾箱,不放过一处角落。这些志愿行动也感染着市民,一些过往的路人和商家纷纷加入到捡垃圾的队伍中。大街小巷,刮起了一道红色旋风,让“丹阳是我家,创卫靠大家”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了人们的自觉行为。
创卫要“创”更要“守”。在以前,可能还有市民觉得创卫只是“争块牌子”,是“面子工程”。而如今,随着道路宽敞整洁、公园洁净如洗、街道卫生文明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真切地改变着每一个丹阳人生活的时候,创卫给群众带来的“福祉”显得更加真实而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