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农路正成为一道道“富民风景线”
——“我家门口那条路”江苏丹阳展示周活动随行记
本报记者 魏郡玉
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
初秋时节,“我家门口那条路”江苏展示周走进丹阳,记者跟随与会人员行走在全市含蓄而美丽的乡村道路上,不仅领略到了鸟语花香、水美路阔的乡村魅力,更感受到了丹阳人筑梦前行的责任力量。我市“四好农村路”的相继建成通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兴起,方便了农村群众出行,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四好农村路”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蜿蜒,向那诗和远方,向那乡村振兴之路奋勇前行。
[对话乡村]黄土植新绿,乡村铺通途。2103.788公里已建成的农村公路,其中县道411.456公里、乡道680.631公里、村道1011.701公里。镇村公交线路28条,以12个建制镇为镇村公交中心节点,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镇村公交的全覆盖,让越来越多村民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便捷交通。景区景点、文化遗存、乡村旅游点、美丽田园因此被唤醒,2018年,我市全年观光休闲农业年接待收入11525万元,其中相关农产品及加工收入5300万元,全市从业人员超过2480人,带动周边农户6500余户。“四好农村路”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镜头聚焦1]走进司徒镇万新光学的生产厂房,只见干净整洁的生产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装有镜片和加工数据单的专用盒通过传送带传送至每个流程。1973年成立的万新光学如今是亚洲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产品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完成眼镜销售12亿元,出口创汇5600万美元。
[新闻广角]提起丹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配眼镜去”!丹阳是眼镜之都,一副小小的眼镜,让这座城市蜚声海内外。
“自从四好农路建设以来,多条道路的贯通,大大促进了司徒镇的招商引资能力,促使司徒镇成为我市重要的眼镜生产基地,并建立了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聚集示范区、中国眼镜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司徒眼镜产业如今已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社会化分工、规模化配套、上下衔接的产业体系,全镇现有眼镜企业近400家,年产各类镜片2亿多副,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在司徒镇大力推动产业富民的进程中,司徒镇生态大道应运而生,在这条“田园牧歌”式的生态大道上,民间文化广场、农耕节气长廊等特色节点引人注目,以生态大道为主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生态良好,为园区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原来分散的茶叶、苗木、休闲农业、林果等产业串成一串灿烂的“珍珠链”,使特色农产品走向了城市的各个角落。2018年,园区年销售达5.6亿元,带动周边6个村1300多名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年。
“四好农村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奏响了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三重奏,孕育了一大批功能性的农村物流节点和现代农业园区,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动越发顺畅。凭借一条条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的农村公路,加上沪宁高速、312国道、122省道穿境而过,司徒镇成为了沪宁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镜头聚焦2]沿着访上线一路前行,只见一条弯曲有致的柏油路,两行郁郁葱葱的高大水杉,搭配上晴好天气的蓝天白云,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初秋工笔画。一路走一路看,来到访仙镇双茆村,这里原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已成为历史,村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成为现实。目前,双茆村道路硬化面积1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已安装路灯400多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交通出行。每到傍晚时分,双茆村村庄道路上散步的村民络绎不绝,纷纷夸赞“农村不比城市差”!
[新闻广角]“自‘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双茆村实现了道路硬化、亮化、农田设施网格化。村民生产经营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稻麦单一种植模式,形成了蔬菜种植、葡萄栽培、水产养殖多种经营模式,农村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也翻了几倍。”双茆村党支部副书记董铭智自豪地向参观人员介绍。
“四好农村路”的提档升级也给当地农产品的种植和外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访仙镇小胖果园的种植户孙军义告诉参观人员:“现在道路直通果园,路边过往的车辆多了,客户随之增多,果园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以前道路不方便,5公里的乡村道路开车要20分钟,生意也不好,运输肥料和浇灌也都非常困难,现在游客可以直接到果园采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围绕“交通强市、交通兴镇、交通富民”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累计投入44亿元,建设农村公路652公里,实现了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覆盖率达100%,全市镇村公交通达率保持100%。此外,我市还将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镜头聚焦3]浓情八月,阳光明媚。“我家门口那条路”江苏丹阳展示周活动车辆行驶在丁延线上,从屯甸至九里村,一路可以看到漫山的茶树、纵横阡陌的鱼塘以及悠久传承的历史名村。走进九里村,可以看到这里将“风景”变成“产业”,将村民的“乡愁”转化成发展的“动力”,让九里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游客寻找“乡愁”、寻访“古迹”、见证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新农村。漫步延陵季子庙,庙中的沸井涌泉和十字碑十分夺目,立于季子碑前,感受礼仪之邦的诚信文化,体会一场穿梭千年的文化之旅。
[新闻广角]大路无言铸丰碑。我市历史文化悠久,是春秋时期“三让王位”、诚信先贤、德者季子的封疆之地,也是南朝齐梁两代12位帝王的故里,我市致力于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丹阳的历史文明之路和文化传承之路,进一步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改善古村环境,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加大绿化,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打造旅游产业。同时,以开展“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活动为契机,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要求,按照“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的总体要求和“农旅结合、农旅互兴”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农路品牌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开展道理安全隐患整治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打造“特色致富路”“平安放心路”“美丽乡村路”和“美好生活路”。
目前,我市“镜彩农路·丹凤朝阳”已经逐渐成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品牌,这一条条公路,绵延在乡村道路上,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织就了农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铺就了丹阳人民奔向小康致富路的“加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