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正在研究制定教师惩戒权具体的实施细则,将尽快出台。
国家的调子一定,社会的反响热烈,议论纷纷。没有敬畏的人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心存敬畏,我们才能拥有信仰,拥有理想和信念,奉劝各位家长朋友们以及社会各界:把“戒尺”请回来,把“戒尺”还给老师,这是社会的呼吁。明确“尺度”是关键,把“戒尺”还给老师,还需配“使用说明书”,更要举办“戒尺”使用培训班,这是很多教师的呼吁。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教师,当一个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学生。这是深明大义的孩子妈妈的心声。
作为一个教师,看到听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于教育惩戒的高见也罢,浅见也罢,我并没有因为国家从政策层面赋予教师惩戒权就觉得将来教师拥有了尚方宝剑,拥有了桃木法剑,就可以轻轻松松惩戒毛孩,降服熊孩,就可以简简单单可以免去纠缠,止祸上身,因为当年那个“戒尺”威风凛凛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几十年的变化翻天覆地,变化最大的就是教育的生态异化,就是师道尊严的欠尊与不尊,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泛滥。一些教师师德失范客观存在,为社会诟病,一些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事情被家长逮住把柄,经过网络曝光屡屡成为事件和社会热点焦点,闹得沸沸扬扬。教育部门为了平息社会舆论,很多时候是严肃处理,惩罚自家人。久而久之,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成为家长投诉的热点,也成为教育处罚的高压线。虽然是个别家长,但是一次次的有关教师打骂学生的网络暴雷,结果基本上只有一种,教师遇上麻烦,教师摊上大事,教师灰溜溜,教师苦逼逼,甚至教师做不成,教师丢饭碗。放下“戒尺”,可能误了学生,抡起“戒尺”,可能伤了自己。
吃一堑长一智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既然训不得,打不得,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一个不管不问。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只能“夸”不能“骂”,更不能责罚,不能动手动脚。最现实的案例就是,虽然是一些比较偶发的学生坠楼事件,如果学生曾经说过有教师责罚或者在书证上留有类似的记录,那么任教教师必定逃不了干系,社会舆论甚至司法责任的漩涡立马就会将老师吞没。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育无所不能,教师无限责任,学生发生点什么问题,家长更多的是从教师身上找问题,不是问题也是问题,小问题也是大问题,家长不依不饶,坚决维权到底,气势汹汹引发舆论汹汹,教育部门能做的就是祭出惩处大招,不过惩罚的不是皮孩子熊孩子,而是诸如山东省日照市五莲二中班主任杨守梅那样的教师。
这就是当前的教育生态。而真正实用管用有用的教育一定是要承认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敬畏教育、规矩教育,这些构成了教育的原生态。在当今教育生态条件下,把“戒尺”请回来,可以做的事情,作家魏巍《我的老师》中蔡芸芝先生的做法可以借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高高的举起,以示惩戒,解决不敢管、不愿管的问题;轻轻地放下,绝不要破戒,绝不可轻易落到学生的身上,更不可以噼里啪啦,左右开弓,千万不要找来不必要的麻烦。
每一位老师都要知道,保护自己和保护学生一样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