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难当的八月,正值水稻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昨日,记者在乡间走访时看到,不少农户正抓紧时间施足肥料,力争强根、壮秆、攻大穗,搭好丰产架子。而在珥陵镇珥城村飞云家庭农场的一方半亩大小的水田里,一台小型旋耕机却在热火朝天地打着田,发出响亮而又欢快的轰鸣声,这到底是在做什么呢?
“这两天正好闲了下来,于是我就想把这块地整平了,为种植水芹做准备。”飞云家庭农场农场主韦云龙笑呵呵地解答了记者的疑惑。他说,在优化种植结构方面,今年农场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落实:一是调整传统粮食种植品种,二是种好水芹。
他介绍,今年种植的700亩水稻中,有200亩“南粳46”,剩下的全是“镇糯20”。那么为何不种备受推荐的“南粳5055”呢?韦云龙给出了解释:“‘南粳5055’虽然米质不错,但是产量较低。况且大多数本地农民都会种植这一品种,因此其在销售时也没有优势。而‘南粳46’的米质和口感不比‘南粳5055’差,产量也高,所以才会种这一品种。”
“那如何解决‘南粳46’这一品种生育期过长的问题呢?”记者表示疑惑。
“‘南粳46’的生育期超过了160天,确实不太适合本地种植。但是由于农场去年有390亩的田块休耕了,因此在5月底之前我就把秧苗全部插了下去,这样正好能和其他品种的水稻同期收获。”韦云龙表示,在水稻生育期内,只要管理恰当,做好灾害防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去年我们农场开辟了15亩地用来种植水芹,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今年仍准备种15亩的水芹,以期再创佳绩。据我估算,在接下来这两天内,水芹苗就能全部下田,预计在9月底就能成熟上市。”韦云龙告诉记者,我市及周边市民对水芹这一蔬菜品种情有独钟,能在国庆节前上市无异于夺得了商机。“去年种植的水芹亩产量超过了1万斤,收割上来后根据加工精细度的不同,在市场上卖到了2.5~3元/斤。粗略统计了一下,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费用,种植水芹的亩效益超过了1万元,这可比传统的种粮强多了。”韦云龙笑着说道。
记者了解到,56岁的韦云龙开展规模化水稻种植已有多年,2012年成立了飞云家庭农场后和儿子共同经营。随着粮食收购价格的波动走低,他深感传统粮食种植前景的疲态。“前两年我也尝试种植茭白,发现它虽然适应能力强,但是人工成本高,经济效益达不到心理预期。于是,去年开始尝试种植水芹,根据需要自由控制加工精细度和市场售价,获得了明显的效益。明年我还将尝试种植一些芦蒿,争取把农场的种植结构调整得更好。”韦云龙笑吟吟地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