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了一部刷爆朋友圈的纪录片——《手术两百年》。这部纪录片开创了我国医学类纪录片之先河。在医学界,《手术两百年》的推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刷爆朋友圈的纪录片,讲述手术前世今生
最好的手术“操刀”者居然是理发师;曾经有一例手术死亡率达到“300%”;手术时怕疼,能喝酒的就灌醉,不能喝的就敲晕……这些是真的吗?
现在,手术见怪不怪。若是放在两百年前,这或许就像上天摘星星一样不可思议,风险巨大。据丹阳市中医院大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袁小平介绍,15世纪,手术处于“蛮荒时代”,由于当时的神职人员不能接触血液,操作剃刀的理发师成了最好的手术“操刀”者。19世纪,被誉为“伦敦第一快刀医生”的罗伯特·李斯顿在截肢手术时,不慎切断了助手手指导致其失血而死;他又误伤了病人导致其术后感染死亡;还有一名现场参观者被吓到心脏病发作而死。一刀下去三人毙命,成为唯一“300%”死亡率的手术。在没有止血、麻醉的时代,伤口流血不止只能用烧红的烙铁来烫,怕疼只能灌醉或敲晕。
据介绍,19世纪末,止血、麻醉、消毒逐渐被解决,X射线的发现,更是让医生在不切开患者身体的情况下,就能“看见”疾病。而整个20世纪,外科手术的巨大进展令人眼花缭乱。四肢、腹腔、头颅、心脏、器官移植被逐渐“打开”。今天的世界,各种学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互相融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越来越炙手可热,手术的器械也开始变得“聪明”起来。
100年前人的平均寿命是31岁,如今已经延长到了71.6岁。袁小平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医学的本质都不会变。曾经割个口子都会死人,现在凶险的乳腺癌五年内存活机率已经达到了83.2%。外科医生走到病人的床边,面对病人,了解他们的感受,选择适合的医疗技术,使外科手术朝着更安全、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
“小”手术,蕴含“大”智慧
在日益强调手术要求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的微创外科时代,市中医院普外科始终不懈地努力着,较早开展了腔镜微创外科技术,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刀口小,术后恢复也快。以市中医院为例,该院成立腹腔镜治疗中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颇具特色。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该技术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普外科实施新的管理模式,增加四级手术和腔镜手术量,全年腔镜手术较往年明显增长。
中医院在2001年成立了腹腔镜外科治疗中心,拥有众多先进的诊疗设备,如磁共振、CT、彩色超声仪、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心监护仪、超声刀、腹腔镜、直线加速器(放疗设备)等,使广大患者以低廉的费用享受到优质的服务、科学的治疗。
中心成立10多年来,已为数千例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结直肠癌根治术、胃十二指肠修补术、脾切除、阑尾切除术、肠粘连松解及肺大泡切除术、胸腔止血和肺破裂修补等手术,手术效果好,病人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成熟的技术和优良的治疗效果取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赞誉。
丹阳市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黄宏伟介绍,腹腔镜手术是将腹腔镜器械置入体内,医生通过观看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的拍摄图像,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手术,可以说是“看着屏幕”做手术,“隔着肚皮”做手术。中医院引进的新一代高清德国原装sforz和蛇牌腹腔镜,它的手术费仅比正常的开腹手术略高或相接近。患者可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活动,并发症少,可以早进食。正是微创技术的成熟让普外科有了快速的发展,造福更多的病人。
普外科医生:刀尖上的舞者
普外科医生常常被人们称作“刀尖上的舞者”,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拿着手术刀“开肠破肚”,不仅工作压力大,风险也大。心存“白衣天使”情怀,肩负“救死扶伤”天职。
丹阳市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黄宏伟介绍,普外科即普通外科,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他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丹阳市中医院外科共分三大科室,其中脑外科作为外一科,普外科作为外二科,泌尿外科则作为外三科。
中医院外二科(普外科)设有专科门诊和病区、腹腔镜治疗中心及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心。科室拥有先进的进口腹腔镜系统3套、多参数床边心电监护仪及中心监护仪、床边超声仪及超声刀等设备,每年开展各类手术如食管胃肠道癌根治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乳癌根治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脾切除术及各种急诊手术千余例。
中医院外二科于1985年建科以来,已发展成医院的重点科室。现有医务人员8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均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医院多次进修学习。普外科的医护人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患者扫除一个个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