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与不可回收都是“其他垃圾”?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市民对垃圾分类知之甚少,扔垃圾普遍采取“就近原则”

核心提示: 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商场和办公楼发现,多数市民对垃圾分类知之甚少,即便在有垃圾分类箱的情况下,扔垃圾时仍普遍习惯采取“就近原则”

上图为某小区楼下一字排开的都是注明“其他垃圾”的垃圾桶。

左图为一办公楼楼道的垃圾桶内混放着各种垃圾。

记者 张敏 摄

本报讯(记者 张敏)就在上海市民为了如何区分“干垃圾、湿垃圾”而感到头疼的时候,我市市民在对待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是怎么看、怎么做的呢?近日,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商场和办公楼发现,多数市民对垃圾分类知之甚少,即便在有垃圾分类箱的情况下,扔垃圾时仍普遍习惯采取“就近原则”,不管是否可回收,统统按“其他垃圾”混放在一起。

小区:所有垃圾都归为“其他垃圾”

记者在一小区内看到,居民楼楼下放有好几个垃圾桶,但垃圾桶都是同一种颜色,上面印有“其他垃圾”的字样。乍一看似乎做了“分类”,然而,记者在现场观察了好一阵发现,前来扔垃圾的居民基本不顾什么分不分类,而是随手将垃圾袋扔进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垃圾桶里。“生活垃圾都是装在一个垃圾袋里,扔的时候就一起扔进垃圾桶,怎么分类啊?”这位下楼扔垃圾的居民说。

该小区楼道的保洁员阿姨也表示,生活垃圾中有厨房垃圾、饮料瓶、包装袋,还有旧衣物、玩具等,居民都是打包在一个垃圾袋里,即便楼下的垃圾桶分了类,要居民打开垃圾袋将它们分类扔进不同的桶里,根本做不到。“还有少数生活比较节俭的住户,会到垃圾桶里翻找一些纸盒收集回家卖,翻乱后的垃圾别说分类了,能清理干净就不错了。”该保洁阿姨说道。

走访中,也有少数市民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他们表示,小区内的垃圾桶无疑将所有的垃圾都归为了“其他垃圾”,他们扔的时候也只能“一桶扔”了。

至于垃圾应该如何正确分类,基本没有居民能够答得出来,就连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区别,也很少有人分得清。“可以捡回来换钱的,属于可回收垃圾,不能换钱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对于垃圾如何分类,居民刘先生这样说道。

商场:仍是无分类标识的“果壳箱”

在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商场里,市民扔垃圾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记者走访八佰伴、金鹰和吾悦发现,商场里设置的垃圾箱,几乎没有任何分类的标识,垃圾混放很普遍。在市民们看来,那些设置在每层扶梯边上的垃圾桶更像是传统意识里的“果壳箱”,什么果皮、奶茶杯、纸巾、食品袋等都可以往里面扔。还有个别市民吐痰也选择了吐在这些垃圾桶里。

记者随机采访了商场内的一名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坦言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垃圾箱满不满,会不会影响商场的环境,至于这些垃圾要不要分类,似乎没有人关心。

不过,记者在商场外的街道上看到的垃圾箱基本都进行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但市民几乎对此视而不见,扔垃圾时仍是我行我素。“改了外形而已,其实就是‘果壳箱’呗!”一位年轻小伙说完便迅速将手中的奶茶杯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内。之后,一位带孩子的阿姨经过时把啃了一大半的苹果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里。“我只知道不能随便乱扔垃圾,不知道还要做什么分类。”带孩子的阿姨表示,她带着孩子在商场里扔垃圾也是按照“就近原则”,找到垃圾箱就扔。

办公楼:扔垃圾完全遵循“就近原则”

在开发区一栋办公楼里,记者走访发现楼道里摆放着两个颜色不一样的垃圾桶,深灰色垃圾桶上注明“其他垃圾”,蓝色垃圾桶上则注明“可回收垃圾”,而记者在两个垃圾桶内均看见扔有纸巾、包装袋、快餐盒等。据楼内的一位上班族称,同事们扔垃圾都是就近选择垃圾桶扔,哪个桶离办公室近,就扔在哪个垃圾桶里,至于桶身上印有的分类字样,他们通常都不会留意。

还有的上班族表示,在楼道里扔垃圾还有“从众心理”,即看哪个垃圾桶里扔的垃圾比较多,就扔到哪个垃圾桶,似乎这样不容易出错。“没有什么分类不分类的,扔进哪个垃圾桶就是哪种垃圾呗!”一位男性上班族这样说道。

记者还发现,一些办公楼电梯旁的垃圾箱也不做任何分类的宣传,垃圾箱内不仅混放着纸巾、塑料瓶等垃圾,还插着好几个烟头。

至于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多数上班族们直言不关心,不了解。“忙起来的时候上个厕所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啊!”供职于城河路某大楼的一名上班族叹道。对于忙碌的他们来说,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遥远的事。

之后,记者还走访了一些饭店和电影院,市民们扔垃圾的情况都差不多,他们普遍都有很强的卫生意识,基本都能做到不乱扔垃圾,但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