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旦平
图为“社会妈妈”向孩子赠送礼物。
记者 旦平 摄
图为活动现场。
记者 旦平 摄
在我镇,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他们或是机关干部,或是私营企业主,还有的是外企职工,他们因为共同参与一项爱心助学活动,有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称谓——“社会妈妈”。2016年以来,“社会妈妈”不仅让数十名困境儿童获得新生,也持续为这座工业名镇注入了脉脉温情,让文明之花开满了整个丹北。
6月18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妇联、社区教育中心发起的“同沐阳光欢乐六月”关爱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结对帮扶行动在飞达村委会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后巷实验学校的夏玲(化名)与她的“社会妈妈”互换了联系卡,正式结对、认亲。跟夏玲一样,这一天,这所学校的15名留守儿童找到了“新妈妈”,“社会妈妈”们也给她们的“孩子”赠送了礼物。
活动现场,小夏代表所有困境儿童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我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我深深地爱着你们,我知道你们背井离乡、奔波忙碌都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是,我真的不想你们这么辛苦……”
“孤独是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缺乏导致的一个普遍特征,他们十分渴望能得到特殊的呵护与关爱。”在此前的摸底中,江泰工具公司总经理朱清华与后巷实验学校学生小娟(化名)结成了帮扶对子。初次接触,朱清华感觉小娟内向,不爱说话。为了与孩子走得更近,活动中,朱清华一直陪伴她,跟她聊天。在一起动手做蛋糕的活动中,糕点师傅一边制作一边给小娟和朱清华讲解,两人一起动手和糕点师傅体验做蛋糕的乐趣。与此同时,有的孩子拿起五颜六色的奶油和五彩斑斓的水果有模有样地操作起来,有些嘴馋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品尝了美味的奶油和水果,有些搞怪调皮的孩子则把奶油弄到其他孩子脸上,变成了一张张可爱活泼的大花脸……渐渐地,小娟向她的“新妈妈”敞开了心扉。
一个个蛋糕胚在孩子们和“社会妈妈”的亲情配合下,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创意蛋糕。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制作出自己所想的蛋糕作品,孩子们和“社会妈妈”一同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他们的脸上都泛着幸福满足的笑意。“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做蛋糕,感觉真好!”后巷实验学校的媛媛激动地说。
镇政府工作人员朱嘉阳是这15名“社会妈妈”中唯一的“社会舅舅”,谈及为何加入到这一群体中,他有些羞涩地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就喜欢做公益,也陆续参加过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的公益活动。他说,这些孩子有的父母离异,缺少关爱,有的是家人生病,因病致贫,生活中遭遇了不同的困境,自己看着心疼,孩子还小,不应该承受这么多磨难,自己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回忆起六月份的这场活动,作为“社会妈妈”一员的镇妇联主席朱华对记者娓娓道来:“活动起源于市妇联发起的‘社会妈妈’项目,但我们结合丹北的实际,将这项工作融入到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若比邻’志愿服务项目中。”朱华告诉记者,“社会妈妈”帮困助学是市妇联、镇妇联的一项品牌工作,也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一项重点工作,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关爱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据了解,我镇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如何使该群体融入丹北、广泛参与丹北各项社会事务,成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点工作任务。为此,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们将服务目标对准该群体,精心组织筹划了“若比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关爱一线劳动者,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使他们成为文明实践重点受益对象,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丹北大家庭,努力为建设“产业丹北、品质丹北、幸福丹北”的目标贡献力量。
朱华介绍,2016年,我镇通过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孤贫儿童和特困学生。镇妇联立即向社会发出了“关爱孩子”倡议书,上下联动,共同为孤贫儿童和特困学生寻找助学单位和个人。
与此同时,镇妇联和丹北女性组织“悦书坊”的15名成员率先垂范,与15名特困儿童结成了对子。“社会妈妈”这一亲切而特别的称谓成为这项爱心助学活动的代名词。
朱清华已经当了2年的“社会妈妈”。2017年,她和埤城一个小女孩结对,“孩子家里情况复杂,如今跟外婆生活在一起,看着就心疼。”从此以后,朱清华就将这个“女儿”视若己出。无论工作多忙,每周都接孩子到周边游览。镇江新区露营、江苏科技大学参观舰艇模型等活动都留下朱清华和小女孩的身影,让小女孩感到了久违的母爱和家的温暖。
从个人结对到集体行动,“社会妈妈”的力量不断成长,越来越多的“社会妈妈”涌现出来,在我镇精神文明建设中激起了更多的浪花。
2016年以来,“社会妈妈”爱心助学活动已成为一个社会支持、群众满意的公益品牌,社会参与率不断提高。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下,“社会妈妈”的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全镇50多名“社会妈妈”以深厚的母爱和浓浓的深情给予了50多名困境儿童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蔚蓝天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朱华说,“社会妈妈”爱心互助活动已从最初的以通知形式从上而下、层层发动的推动模式,到如今“社会妈妈”主动寻求结对,甚至带动身边朋友主动前来帮扶;从最初单纯的提供物质和金钱,到经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业、心理情况,定期与孩子们书信交流、见面聊天,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上的疏导。
风雨兼程,默默奉献,“社会妈妈”们的爱心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不断凝聚城市前行的力量,冲刷出我镇精神文明建设新的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