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念好“农经”促增收

核心提示: 日前,开发区有关负责人娓娓道出了该区的一本“农经”。

本报讯(记者 鹏翔 通讯员 黄东虹)“今年以来,开发区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在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基础的投入,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和农民增收。”日前,开发区有关负责人娓娓道出了该区的一本“农经”。

据介绍,今年该区小麦种植面积达4.18万亩,水稻拟种植面积4.52万亩,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4.5万吨以上。围绕这一目标,该区按照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狠抓粮食播种面积的落实,积极推广高产、优质的稻、麦新品种,逐步提高我区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开发区农业的“重头戏”。该区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加快中低产田土的改造,利用丘陵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开展田网、渠网、路网建设,以田型调整为重点,渠系建设为补充,完善田间生产道路建设。今年年底前,该区高标准农田占比将达65%以上。

实施“机器换人”,是开发区农业的一大新亮点。该区以推广机插秧为重点,实现水稻机插秧面积4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2%。除省、市补贴外,该区给予乘座式插秧机5000元/台、大型拖拉机5000元/台、复式播种机2000元/台、喷杆式高效植保机10000元/台、粮食烘干机800元/吨的奖励。

划好农业的“红线”,是开发区农业稳产增产的保障。该区按照市里下达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任务,成立“两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明确“两区”具体地块并统一编号,标明“四至”及拐点坐标面积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该区还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

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是开发区农业的“必答题”。今年,该区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全覆盖,26个涉农村(社区)由村级协管员每月定期抽样送检,现已完成半年抽检任务的完成;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巡逻和监督,对辖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和“三品一标”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其农药的使用情况,督促企业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台账;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好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工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