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为结构调整助力

核心提示: 这两天,延陵镇延星村杨平家庭农场主史杨平帮着父亲史锁虎处理完机插秧下田工作后,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西瓜棚里,为西瓜的大批量上市做好准备。

本报记者 姚磊

图为史杨平和他的创意“吊西瓜”

记者 姚磊 摄

盛夏6月,瓜果飘香。这两天,延陵镇延星村杨平家庭农场主史杨平帮着父亲史锁虎处理完机插秧下田工作后,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西瓜棚里,为西瓜的大批量上市做好准备。

记者在他农场后方的一间瓜棚里看到,一个个滚圆的绿皮条纹西瓜正懒洋洋地倚靠在沙土里晒太阳,从容地汲取着土壤里的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价”。据了解,这已经是史杨平瓜棚里的第二批西瓜了,预计本周之内就能上市。早在5月4日,他的第一批早瓜便已纷纷“出阁”,在本地的水果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

“今年的西瓜产量不错,价格也令人满意,市场批发价都在2元左右,第一批早瓜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了!”史杨平说,由于今年水果价格比往年同期高不少,西瓜在本地水果店的平均批发价也比往年要高0.5元/斤,按一亩地能产6000斤瓜来算,今年的收益将很可观。况且,相对于去年的“小试牛刀”,今年他一共种植了30多亩地的西瓜,种植规模也较去年有所扩大。对此,他解释道:“因为去年是刚开始尝试种西瓜,没有经验,风险较大,不敢多种。栽培西瓜本来就是个技术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去年做下来觉得反响不错,今年再慢慢地扩大。”

当记者询问今年的西瓜品质和销量如何时,史杨平显得颇为自信。“今年的瓜肯定甜!“他笑着说,“去年是摸索着前进,在西瓜种植方面比较盲目,卖瓜的时候也只想着有瓜熟了就赶紧卖。今年不一样了,有了去年的经验,我在种植方法上更加精细和科学,西瓜的甜度和养分应该比去年要好些。再加上我把西瓜分成了早、中、晚三期,销售思路更加清晰,对市场的掌控也比去年好多了。”

正聊着,史杨平带领记者走向了农场机库后面的另一间西瓜大棚。记者注意到,这里面的西瓜才刚刚开始开花坐果,一朵朵娇嫩的小黄花和翠绿的嫩叶后面隐约可见滴溜溜的小西瓜探出头来。令人十分惊讶的是,这些小西瓜都挂在了架子上,与“躺”在地上的西瓜截然不同。“看,这些都是我今年新栽培的‘吊西瓜’,现在正处于授粉坐瓜期,过不了多久也能成熟上市了。去年我的‘吊西瓜’创意很是引人关注,今年就多搞了些。这样既能节约土地资源,又能让西瓜享受到充足的光照,甜分和产量都会有所增加。”根据史杨平估算,这样的“吊西瓜”市场价要比普通的西瓜贵0.5元/斤,扣去各项成本,亩效益也有上万元,比单纯的种粮收益高不少。

“近两年粮食收购价格持续走低,这一信息表明经营家庭农场就必须做出改变,单单依靠传统种粮很难获得较高的利润。”于是,从去年开始,史杨平开始着手于种植结构调整,开展多元化经营。他与父亲史锁虎各司其职,一人主营传统稻麦种植,一人专攻果蔬多元化经营。在没有相关经验的前提下,史杨平不畏艰难,亲自去外地请瓜农、菜农传授经验,加上自己肯吃苦、脑子活,学以致用,竟把自己的家庭农场打造成了一个瓜果蔬飘香的小天地。由于延陵镇土壤的优势,他种出来的火龙果、草莓、西红柿、玉菇甜瓜、8424西瓜等品质较佳,颇受本地市民欢迎,在无形中叫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谈到接下来的打算,史杨平表示暂时不会再扩大规模了。“种植瓜果需要精心管理,面积太大就没法照料到位。我现在担任了分管农业的村委会干部,父亲那边还有1000亩的水稻需要帮忙,我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就足够了。什么时候有余力了,再考虑扩大一些,把家庭农场的经营结构调整得更合理。”史杨平笑吟吟地说。

扫一扫,关注丹阳日报有机农场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