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如宇
河北衡水一位考生在高考刚结束,和同学发生了争执后用刀捅向自己的同学,其同学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这类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常常会充斥着这样一些言论:“成绩不是人生,心理道德高尚才是社会的需求。”但当今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正倒逼着高考压力加大。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2017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2018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所以仅仅让应试教育或是高考为道德的缺失买单是不严谨的,我们要质问的是本来“道德”和“能力”是并驾齐驱的两辆马车,何以如今只是一马疾驰?
我国早已废除了科举,但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植于一些人的脑海里。衡水这位考生高考后由于一些小的争执而将个人和同学前程断送并不是意外,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我已经完成了我的考试。”这难免会让我们想到“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狂欢,最终使自己疯癫。而许多高考的悲剧也是由这样的观念造成。
对于衡水这一热点事件以及高考背后问题的反思是重要的,但不只是对个人的咄咄相逼,更不是对整个社会人才选拔机制的全盘否定。反过来更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道德是否存在的瑕疵,因为这样的事件不仅仅存在于这一件高考事件中,更存在于以往的流浪大师,北大弑母案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