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丁汉平)“我这400多亩小麦在端午节前已全部收割结束,现在开始大面积插秧了。”昨日,正在田头忙碌的云阳街道大圣村天泽家庭农场主封晓红喜滋滋地说道,在她身后,两台高速插秧机正在进行机插秧作业,到下午五时,农场的100多亩水稻已经机插完毕。
农谚道: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但近年来,随着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稻麦生产已实现了从种植、耕作、植保、收割到烘干的机械化一条龙服务,“三夏”大忙期间很多农户倒成了“甩手掌柜”。由于去年秋种轮作休耕的实施,我市不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从6月1日就抢先一步拉开了夏种大幕。截至昨日,全市33.4万亩小麦已基本抢收结束,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
5月下旬以来,我市小麦抢收陆续展开,各地坚持一个“抢”字,突出一个“快”字,强化农机具调度,充分发挥农机在小麦收割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夏粮抢收进度。全市投入夏收夏种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械1196台套、联合收割机1080台、高速插秧机1056台、育秧设备160套、粮食烘干机700台,较好地满足了“三夏”机械化生产需求。全市小麦机收率达到99%以上,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也将达90%以上。
“今年小麦品质好,很受本地面粉企业和粮库的欢迎,我卖给西郊粮库的小麦收购价为每斤1.12元,对这个价格,我比较满意。”封晓红说,她承包种植的400多亩土地没有休耕,全部种植优质红皮小麦,今年平均亩产有800多斤,是个丰收年。目前,天泽家庭农场继续与镇江恒顺集团合作,并联合周边大户落实了3000亩糯稻“订单”作为恒顺的原料基地,待稻子收割上来后由对方按照每斤1.58元的合同价回收,大家完全不用为销路发愁了。“在当下粮食价格低迷的情况下,我们发展‘订单式’农业也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增收路子来。”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针对当前粮食生产面临农资价格高、稻谷价格低、效益下滑增收难等问题,我市在水稻生产上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品牌兴稻,效益惠农,生态优先,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着力建设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培育优质稻米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升稻米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市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为优化品种布局、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今夏,我市水稻生产已从优质高产向优质食味稻米转变,主推南粳5055、武运粳31、南粳52,搭配南粳9108,示范种植宁粳8号、南粳3908、武运粳80,确保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保持在46万亩以上;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进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鸭共作”“稻—小龙虾共作”等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粮食综合效益,建立规模种养基地,生产绿色、有机稻米,组建种植、加工、营销联合体,合力打造优质绿色稻米品牌。
当前已进入水稻栽插的季节,市农业农村局专家提醒:要坚持早播早栽,充分发挥水稻插秧机的作用,提高栽插质量,栽足基本苗,确保亩栽1.7万穴以上,6月25日前要基本完成水稻机插任务,并及时落实一种就管措施,促进水稻早发稳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