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新辉)春末夏初之际,阳光明媚,天气晴好。记者走进云阳街道天元村的连片大棚番茄基地,只见绿油油的藤叶下,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菜农们忙碌在田间地头,有的采摘、有的装筐、有的踏着三轮车正将满载西红柿的箩筐运回家中,基地上欢笑声此起彼伏。
“今年番茄市场价格比去年高,大家比过节还高兴。”72岁的菜农吕白如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是地产番茄上市的旺季,吸引了不少前来批发订购天元番茄的客商和经纪人,他们每到这个时候就天天跑天元村,有多少要多少,天元番茄品质优、吃口好,深得市场青睐。
天元村番茄为何能如此走俏市场?当地村干部介绍,这是该村多年来致力做强品牌,在蔬菜生产上提质增效挖潜力带来的喜人结果。天元村是我省有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村里主要种植番茄、莴苣、丝瓜、黄瓜等作物,蔬菜主要供应丹阳及镇江等地蔬菜市场。其中,特色番茄种植又是该村蔬菜的主打项目。天元村菜农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番茄分为早、中、晚三个品种,通过不断调优品种结构,该村的番茄种植成了菜农增收的法宝。吕白如说,他家种植了近1亩大棚番茄,早熟番茄在清明之际就上市了,通过分批采摘,整个番茄要到6月份下架。谈到销售情况,吕白如说,今年番茄市场价格行情较好,即使现在每斤销售价格也在3~4元,批发价也能卖到一斤2元多。虽然今年地产番茄价格喜人,但由于大棚番茄早春生长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其坐果率和部分西红柿果实外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今年菜农的番茄普遍减产。
据了解,受自然灾害减产、大棚种菜成本逐年增加且效益不稳定等因素影响,目前天元村种植户的蔬菜面积已经大幅度缩减,全村蔬菜基地由原来的1500多亩已减至600亩左右。记者在天元村田间地头采访时,看到的都是老人,青壮年的身影十分罕见。这些番茄种植户均是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由于家里子女都进厂上班或到城里务工经商了,没人愿意留下来务农种菜。
“这几年劳力工资大幅上涨,做小工一天就有120块,手艺人一天能赚150到200多块钱。而在家种菜的话一年到头闲不下来,还赚不到多少钱。就按夫妻俩一起种菜来算,一亩大棚菜净利2万元,两个人起早摸黑一年忙下来两亩大棚也就三四万块钱,根本没什么吸引力。”在谈及青壮劳力不愿在家种大棚菜的原因时,正在采摘番茄的老菜农谢炳荣对记者说,番茄等蔬菜种植受市场、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且大棚蔬菜管理相当费工费时,菜农经常要在深夜或凌晨忙碌,现在年轻人哪吃得了这份苦?菜农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已成为蔬菜专业村天元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惑。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特色专业村发展?怎样做优特色品牌?这些问题都在拷问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如何吸引本地年轻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在自己的土地上大显身手,激发特色专业村发展活力,是当下农业发展中尤其是“菜篮子”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