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名医赵禹珍

核心提示: 赵禹珍(1915~1984),吕城镇马元里人。赵禹珍8岁读私塾,16岁时由其父亲送至武进罗溪镇,拜谢恒昌医师为师学习中医。在学习过程中,赵禹珍勤奋认真,刻苦钻研各种中医临床医疗技术,五年后满师返回吕城,1935年在镇上挂牌行医,主治中医内外科疾病。

■黄庚发

赵禹珍(1915~1984),吕城镇马元里人。赵禹珍8岁读私塾,16岁时由其父亲送至武进罗溪镇,拜谢恒昌医师为师学习中医。在学习过程中,赵禹珍勤奋认真,刻苦钻研各种中医临床医疗技术,五年后满师返回吕城,1935年在镇上挂牌行医,主治中医内外科疾病。

赵禹珍在吕城出名有一段故事。吕城西南街有一人名叫贺桐芳,他曾在1935年至1937年任吕城高等小学校长,后任丹阳参议员。1943年时,他妻子病了,遍请了吕城医生都没有看好,贺桐芳不由着急起来,于是花重金到常州请名医,所请的这位名医,是马培之的徒弟,他不肯到吕城来,并说:“堂堂一个吕城镇就没有一个好医生,我不相信。”说归说,在贺家的恳求下,他还是到吕城来了。

常州名医到吕城贺家后,首先诊断了贺桐芳妻子的病情。然后到堂前坐下,主人家赶紧泡了香茗,等着他开药方。但他偏不开药方,而是吩咐主人把看过病的药方拿出来给他看。他认真看了以后,单独抽出一张药方,对主人说:“你替我把这位赵禹珍先生请来。”不一会,赵禹珍便来了。进门后他赶紧双手抱拳,向常州名医行礼。坐下来以后,常州名医就说:“今叫你来,我替你讲,你开的药方全部对头(有十多味中药),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你的胆子小了些,药量不够。”于是叫主人拿来纸和笔,仍叫赵禹珍执笔,重新开药方,把药量加上去。病人两天药吃下来后,已有好转,没十天就全好了。

常州名医在吕城待了三天,还看好了几位疑难病症患者。

通过这件事以后,赵禹珍在吕城地区声名鹊起,远近闻名,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起来了。

1943年,赵禹珍在行医的同时,担任时化乡伪乡长,在任职期间,他利用合法身份,多次掩护地下党及新四军人员从事抗日革命活动,并积极地多次为地下党筹粮筹款,因此得到地下党领导人顾维衡(丹阳解放后第一任县长)的赞赏。

1951年10月,赵禹珍和吕城镇其他诊所的一批仁人志士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共同创办了吕城联合诊所。联合诊所成立后,赵禹珍主持中医内科,兼任吕城联合诊所医务主任。在创办联合诊所初期,赵禹珍积极筹集资金亲赴外地采购医疗设备,并把家中的医疗器具和桌椅无偿捐献给联合诊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赵禹珍刻苦钻研中西医理论和医疗技术,他的临床经验和医疗技术扎实精湛,特别是对黄胆肝炎、急慢性肾盂肾炎、伤寒、妇科疑难杂症和小儿科等都有独到的治疗经验和方法。在5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他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使他们恢复了健康,所以赵禹珍被吕城人民群众称之为“一代名医”。

“文革”中,赵禹珍也没能幸免。由于他当过伪乡长,又是地主成分,所以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由于他平时待人和霭可亲,且很少和人有什么过不去,所以在那个特殊年代,没受到太大的冲击。

拨乱反正后,下放金坛的名医杜贵宪也回到了常州,不少吕城人都慕名去常州找杜贵宪看病,当他知道来人是吕城人之后说道:“你们吕城人为什么要来找我,赵禹珍先生是我的师兄弟,他绝对不比我差,你们跑了‘冤枉路’。”吕城东南街的徐跃生先生就碰到过此事,听杜贵宪先生亲口讲了这番话。

赵禹珍一生为人谦虚,从来没架子,请他看病的人无论地位高低、穷富,都一视同仁,在单干的年代,他对比较困难的患者不收诊金,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名医。

赵禹珍于1979年光荣退休,1984年5月3日病逝于马元里家中,享年七十岁。1984年5月5日,吕城中心卫生院在洪家大队为赵禹珍举行了追悼仪式,高度评价了赵禹珍医生作出的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