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外出旅游,谨防消费陷阱

核心提示: “五一”小长假将至,不少市民都有出游计划。针对旅游中容易出现的消费纠纷,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一些典型案例。相关部门提醒,市民出游无论是行前还是途中,都要擦亮眼睛。

秒杀抢单暗藏附加消费、跟团旅游遭遇“被拼团”、租车公司“任性”扣押金、点菜没留意菜单多掏钱……旅游消费乱象多,而且在线旅游消费更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五一”外出旅游,谨防消费陷阱

网络漫画图

本报讯(记者 马骏) “五一”小长假将至,不少市民都有出游计划。针对旅游中容易出现的消费纠纷,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一些典型案例。相关部门提醒,市民出游无论是行前还是途中,都要擦亮眼睛。

案例一:秒杀抢单暗藏附加消费

今年年初,市民楚小姐在一家在线旅游网站上“秒杀”到一款泰国游产品,标注全程舒适酒店仅需1099元。因当时只顾限时抢单,楚小姐表示,她并未细看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及行程安排。不料在游玩过程中,楚小姐发现不仅购物项目多、景点游玩时间少,当地导游还推荐了许多自费项目,如不参加就会受到种种刁难。回来后,她向该在线平台投诉,对方以特价团必须附加消费为由搪塞。

消费提示:在使用线上电商预订旅游线路产品时,切忌不问清楚就支付预付款。面对“秒杀”“特价”等低价诱惑需谨慎,问清限制使用条件,切忌将价格作为唯一选择标准。同时,消费者应与平台签订明晰的合同,明确相关责任,特别是相关违约责任,明确旅程详细安排,看清押金退还条件等。

案例二:跟团旅游遭遇“被拼团”

去年10月,刘先生参加一家旅行社组织的“五台山等地五日游”。在游玩过程中,刘先生发现,所谓“五日游”实际上是由当地旅游集散中心的“五台山、云冈石窟二日游”“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一日游”和两天来回交通拼成,由于是二次拼团,每天游览结束后需先送游客去火车站,导致刘先生每天回酒店时间都在晚上九点后且需自己解决晚餐。

消费提示:游客在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在行程单上要明确交通及食宿标准,对如“民办三星”这样的模糊概念要求对方解释清楚,同时要求对拼团次数、如何衔接及餐饮安排等也要事先告知。签订合同后,在出发前要求旅行社与具体服务单位就时间、标准等方面进行专门确认,避免因对方更改而影响了自己的行程。

案例三:租车公司“任性”扣押金

今年2月,市民郭先生到广州旅游,在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签订租车服务合同,并交了2400元押金,在游览行车途中该车出现性能故障,郭先生电话通知租赁公司,并将故障车归还商家,但该公司却以郭先生使用不当为由,擅自扣除押金1600元。针对此事,郭先生认为车辆故障并非自己造成,并且影响自己的游览行程,认为公司扣除租车押金毫无道理。

消费提示: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旅游目的地租车游览,消费者付款时要签订租车合同,具体约定合同条款内容,尤其是违约责任条款和保险理赔条款,如果有特别要求可与商家协商约定补充条款;在提车时要仔细检查所租车辆的外观和主要部件,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商家提出并拍照留存,以免还车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案例四:点菜没留意菜单多掏钱

不久前,张先生一家去广西旅游,中午在旅游景点一家饭店就餐时点了店家推荐标价148元的特色水煮鱼,谁知在结账时该鱼却要价280元,饭店方拿出的菜单却显示该鱼每斤148元,称张先生点的鱼近两斤重,并未多收费用。张先生回想当时只听服务员口头推荐并未留意菜单,只得自认倒霉。

消费提示:去年以来,“青岛大虾”“黑龙江天价鱼”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对旅游消费的关注,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证照齐全的餐饮场所消费,以免被黑店宰客。在点菜及用餐过程中消费者也要留心,如提防将菜品价格、重量等重要信息以含糊方式标注,或用小字体附加标注。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特价菜”要小心有猫腻。此外,结账时一定要索要并保存好发票、收据及消费清单,发生消费纠纷可以此向有关部门投诉。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当前,在线旅游消费已然成为了旅游消费中产生较多矛盾纠纷的一环,维权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默认搭售、霸王条款、大数据“杀熟”、订单退改、信息泄露、虚假宣传、低价陷阱、下单后涨价或无票、订单失误(错单、漏单等)、旅游意外赔偿等方面。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旅游企业应诚信守法经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旅游服务,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来实现盈利目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也要不断增长消费知识,理性消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