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假冒“业主群” 个人信息被泄露
民警提醒:来路不明的微信群不要随意加入,一旦相关信息泄露容易造成财产损失
网络漫画图
本报讯(记者 马骏)个人信息泄露已不是新鲜话题,被泄露信息者轻则频繁被“精准”骚扰,重则可能遭遇电信诈骗、套路贷、敲诈勒索等恶性事件。近日,市民林先生向记者反映称,由于误入了一个微信群,他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不仅如此,还差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
微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而无处不在的微信群二维码更是让群聊方便不少,拿起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加入微信群。但是,这样的便利却被有的人利用,给个人信息甚至钱财带来安全隐患。
近日,家住开发区某小区的林先生无意间看到住宅楼的楼道里张贴了一张“关于加入XX小区业主群”的倡议书,倡议书末尾有群二维码,并要求业主进群后必须按照“XX楼+X室+姓名”的格式修改昵称。刚刚才装修好房子入住该小区的林先生觉得自己该“找组织”了,于是扫描二维码加入了该业主群,并按照群主的要求修改好了昵称。
几天后,群内的群主加林先生为微信好友,并让林先生上传自己的购房合同、付款银行卡信息以及留下联系电话,“当时对方说是让我证明自己是真业主,我也就发出去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林先生确实是真业主,而这个业主群却并非是真业主群。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林先生经常会接到一些装修公司的电话,询问他是否需要装修。“有时一天甚至打来四五个这样的电话,搞得我很烦。”在家人的提醒下,林先生意识到,自己的电话信息很可能就是在业主群里泄露的。更令他担忧的是,自己的银行卡信息也曾经发给了群主。
谨慎起见,林先生赶紧到银行把这张银行卡里的资金转移了出来,并且修改了网银密码,随后便退出了这个“业主群”。之后他从几位邻居那打听到,确实有好几位小区业主加入了这个假业主群,甚至出现假业主群的人数一度超过真业主群人数的情况。据不少加入假业主群的业主反映,进入该群后,群主不仅得到了一些业主的合同和银行卡信息,群里还不断发送各种推销广告等信息,而且还有涉嫌召集居民赌博的嫌疑。
对此,民警提醒,这种来路不明的“业主群”“XX生活群”有套取用户信息的风险,千万不要随意加入。一旦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泄露,很容易造成财产损失,即便是业主将卡带在身上,也可能面临“隔空盗刷”的风险。此外,这种微信群还有可能是赌博群,通常以抢红包的形式进行,与普通亲友群偶尔抢红包不同,这些违法的微信群从建立开始就以赌博为目的,群成员的主要活动是抢红包,群主还会从中抽成。
据专业人士介绍,上网时一旦碰到要留个人信息的情况,这时候要特别小心。无论是在微信、聊天群,还是购物、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小游戏、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网络活动,如果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时一定要谨慎,涉及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时一定不要填写,大部分网络诈骗活动都基于你填写的这些信息。
而在网络消费时,如果没有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转账或者扫描二维码付款不可取,因为一些不法分子常会用低价商品做诱饵,发布虚假信息,诱使消费者扫描植入病毒的二维码,从而盗取用户信息和钱财;还有人从网上买来客户资料,以“退款”等为由,诱骗用户提供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信息;有的骗子还制作了以假乱真的“钓鱼网站”,一步步设坑,骗取用户重要信息,比如不法分子会在“钓鱼网站”后台获取用户银行卡号和密码,用户从“钓鱼网站”下载了植入恶意程序的软件后,木马病毒会藏在手机后台或伪装成其它软件,不仅手机钱包里的钱会不知不觉流失,甚至会劫持银行卡支付短信,将银行卡内的钱洗劫一空。
此外,专业人士还提醒,市民网上购物、购买机票和车票时应尽量选择正规、大型网站,并仔细检查网址,谨防“钓鱼网站”。同时不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不随便点击聊天中对方发来的链接。谨慎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必要时,可以对个人账号和密码进行复杂的加密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