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一年24个时节中第五个节日,节前一两天,农村家家户户都要修祖坟,挖坟帽,俗称“上坟”。早上或中午祭祀祖先,摆上饭菜,点烛焚香,烧化纸钱,一家大小行跪拜礼。此外在这一天,每家灶神前和门上都要插上嫩绿的柳枝,有些妇女头上还戴着用柳枝抽成的柳球。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丹阳城里清明这一天清早,在农贸市场门口还能看到一些农民手捧柳枝叫卖,城市居民只要花一两毛钱,就可以买一束回家插在自家的门上。“文革”以后,城市居民清明插柳的现象就不多见了。清明节家家户户为什么要插柳呢?传说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清官介子推。
晋朝时代,介子推身为朝廷大臣,眼看晋文公腐败无能,宠信奸佞的谗言,拒不采纳他多次进谏。为了不与之同流合污,介子推毅然弃官出走到深山密林。这一天刚好是清明节。晋文公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下令纵火焚烧山林,企图迫使介子推出来继续为其效力。可介子推宁死也不肯出山,结果他抱住一棵柳树被活活烧死。事后清场时,在他随身所带的遗物中发现他在临死前写给晋文公的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君主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君主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