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丹阳优质稻米”展销与评比活动带来的思考——做强地产稻米品牌,还需多方发力

核心提示: 如何做强丹阳优质稻米品牌,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本报记者 须俊 实习生 殷雨纤

首届“丹阳优质稻米”展销会已经落幕,作为一场本地优质稻米的“擂台赛”,展销会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展、品饭和选购。置身活动现场,让人倍感欣喜的是,我市从事稻米种植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都相继创立自己的大米品牌,且取得了一定业绩。但高兴之余,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存在困惑:尽管丹阳优质稻米品质较好,但省内外除了嘉贤稻鸭共作大米有点名气外,其它能够叫响大市场的地产稻米这些年却不多。如何做强丹阳优质稻米品牌,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丹阳作为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和苏南地区唯一的产粮大县,稻米生产自古以来就是一大特色,据传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上就有对丹阳大米的描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丹阳香米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10多年前,我市江南明珠米业生产的“晖玉”牌无公害大米就成功打入上海市场,并成为宝钢集团指定供应商。但后来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关停。此后,丹绿米业和苏绿米业,也曾在上海市场上拥有不错的销量。但由于投资失误等原因,两家米业企业又先后倒闭。近几年来我市涌现的新型稻米加工规模企业——艾米农产品有限公司由于经营乏力,也陷入了困境。

“要打造丹阳特色优质稻米品牌,地方牌子不能太多太杂,应该选准几个品牌重点打造,这其中离不开政府扶持。”延陵镇嘉贤米业公司老总谢桐洲告诉记者,他们按照有机稻米生产标准制订的稻鸭共作技术,已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入优质稻米生产标准,嘉贤米业也成为全省首批20家苏米核心生产企业之一。通过电子商务、超市、专卖店等多种销售途径相结合,嘉贤牌稻鸭共作系列大米已经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谢桐洲说,如果好的品牌创下来不注重利用和宣传推介,不彰显品牌优势,到最后只能偃旗息鼓。因此,只有依靠政府的支持,才能促使地方优质农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进而通过品牌强农带动农民增收。

此次参展的延陵镇行宫村万顷嘉禾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稻米的种植、加工以及烘干、收购一条龙服务,现有土地承包面积600亩,其开发的优质精品生态米和苏香软香米很受客商好评。农场主马炳锁告诉记者,行宫地处丹西地区的万顷洋区域,农田生态条件优越,土壤为黄泥土,带有一定的黏性,稻米品质和吃口均优于省内颇有名气的扬州宝应沙土种植的宝应大米。“叫响丹阳大米品牌,光靠家庭农场、稻米生产加工单位单打独斗是很难实现的,必须在政府组织下抱团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这次举行的‘丹阳优质稻米’展销和评比活动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我们做优品牌,期望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品牌开发上助力,让更多丹阳地产稻米香飘大市场。”

市老专家协会的水稻专家认为,做强丹阳优质大米品牌,除了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外,还要引导稻米生产加工单位围绕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运用好品种,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这方面,对水稻品种布局、田间管理技术以及收获低温烘干等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譬如,新型弹性软米的种植表现要株型紧凑抗倒强,穗大颗粒多产量高;抽穗整齐灌浆快,秆青籽黄出米高;米饭软弹有嚼劲,大米透白有光泽。同时,要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一方面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拉长稻米产业链;另一方面充分借助地方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推介丹阳优质稻米,坚持诚信经营,进一步做优做强特稻米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文章,这样才能打响丹阳特色优质大米品牌。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