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联芳
图为王家祠堂现貌
记者 殷显春 摄
1949年4月下旬,丹阳刚解放,有一支解放军新闻大队来到丹阳荆林荆村桥,住在王家祠堂内办公。从此,王家祠堂成为红色文化纪念地。当年在王家祠堂办公的有我党著名的新闻战士范长江,《解放日报》社编委丁柯、肖禾、印辉等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解放上海后接管集训,为创办上海《解放日报》作准备工作。
当年,住在王家祠堂内的印辉是个活泼的女同志,23岁,时任采访部工交组副组长。她有记日记的习惯,共记下住在王家祠堂20天的日记,其中有记载着她经常在荆村桥下面老九曲河边的青石码头上洗衣服,和同伴进城,常在王家祠堂内开会、写材料等。当时,由范长江、丁柯等人起草审定的《解放日报》创刊号“庆祝大上海解放”的发刊词,就是在王家祠堂内完成的。后来,《解放日报》社移至上海后,王家祠堂成为具有革命历史教育意义的《解放日报》社旧址,绽放异彩。
王家祠堂当年有3进,每进5间,天井相连,紧靠老九曲河上古荆村桥。在“文革”中,这座具有革命历史教育意义的旧址已遭破坏。1999年,丹阳市人民政府将王家祠堂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树立了标志碑。今年2月,《解放日报》社部分人士专程来故地走访,感概万千。
70年过去了,王家祠堂已难以看到当年的风采,仅北面2进的破旧房尚存,与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称号是极不相称的。对此,笔者呼吁,为了保护好这一红色旧址,希望有关部门关注、重视,采取扎实措施,将《解放日报》社旧址保护、修缮,让这张红色名片重放异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