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新一年污染防治攻坚战“集结号”
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推进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丽萍)昨日上午,我市召开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推进会,总结2018年工作,部署2019年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从头抓紧、担当实干,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力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黄春年、黄万荣、李忠法、沈岳方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
据了解,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之一,河长制是打赢碧水保卫战的重要制度安排,两项工作关联性大,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形象,关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的提升。2018年,在污染防治和河长制方面,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是围绕中央“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及反馈问题整改,立行立改、真抓实改,解决了一批“硬骨头”环境问题。
副市长符卫国部署了2019年全市污染防治工作。今年,我市将精准施策全面聚焦“长江大保护”,紧扣“三线一单”、入河排污口调查和过境船舶治理等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过驳、非法倾倒固废等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推进丹北、界牌两镇黑臭河整治,提高水环境质量,确保到2020年底前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长江(夹江)及主要入江支流岸线2公里范围内全面实现网格化管理。全力以赴聚焦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26件未整改到位的信访件,明确时限,严格序时推进;对32件已销号的信访件,组织力量“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紧盯目标聚焦环境质量改善,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构建精细化监测网格,强化最后一公里污染监管。开展“重拳2019”专项执法,持续开展“重点行业大气污染专项整治”“涉重污染源专项整治”“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等10大专项环保执法行动,开展钻头五金工具、喷漆喷塑行业专项整治,推进吕城、访仙片区酸洗行业提标升级,加快医院、学校等民生行业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抓好树脂镜片、涂料、畜禽养殖及“散乱污”企业“回头看”,不断推动我市生态环境向好转变。
副市长魏国荣部署了2019年河长制、长江干流岸线项目清理整治及“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在河长制工作方面,我市今年将通过打造“一河两长”新体系、推行“一河一调度、一河一交办”机制、建立执法联动机制等方式,在长效机制上见成效;通过加快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四项治理行动,在治水行动上见实效。在长江干流岸线项目清理整治工作方面,将严格执行《丹阳市长江(夹江)生态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和《2019年丹阳市长江(夹江)生态保护具体任务清单》等文件,加强对长江岸线的环境保护。在抓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面,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排查清理、压实属地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好清理整治任务。
市委书记黄春年指出,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环保工作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松懈,全市上下务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上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的高度来认识这两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压实政治责任,把贯彻落实的举措体现到具体行动中,开创丹阳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就如何做好今年污染防治和河长制工作,黄春年强调,全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大气、水、土壤的污染防治,持之以恒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短板建设;要汇聚八方合力,形成无坚不摧的工作格局,切实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群众等多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监管、合力攻坚的格局,共同治理环保问题;要点线面结合,驰而不息求质变,科学认真谋划长江干流岸线项目清理整治、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啃下点上的“硬骨头”,实现线和面上由量变转向质变;要抓铁留痕,落实“军中无戏言”,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抓铁有痕的干劲,用行政的力量去撬动市场的力量,严把环保项目质量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快”与“慢”的关系,确保整治成效及各项任务按序时推进到位,促使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长黄万荣主持会议。黄万荣说,此次会议吹响了新一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河长制工作的“集结号”“冲锋号”,全市上下要保持沉着的心态、摆正临战的姿态,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全力开创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各镇(区、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始终把污染防治作为“第一议程”来谋划、作为“第一工作”来推进;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真正做到“污染防治项目化、项目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高效化”;要加强高位协调,形成团结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严格督查,动真碰硬、定期督查、定期通报。
会上,各镇(区、街道)递交了2019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2019年度河长制工作目标责任书。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城管局、丹北镇等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发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