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妈妈”薛晓静:把爱和快乐带给孩子们

核心提示: “能够影响并带领孩子们走出困境,能够带给孩子们快乐,那一切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近日,薛晓静和几名同事利用中午时间带领50多名留守、流动儿童来到行宫敬老院,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剪指甲、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让敬老院老人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午间时光,更言传身教做表率,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报记者 茅猛科

IMG_0720

图为薛晓静正在给敬老院老人剪指甲。

记者 茅猛科 摄

“能够影响并带领孩子们走出困境,能够带给孩子们快乐,那一切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近日,薛晓静和几名同事利用中午时间带领50多名留守、流动儿童来到行宫敬老院,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剪指甲、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让敬老院老人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午间时光,更言传身教做表率,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薛晓静,是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的一位户籍民警,2008年由军营转业至警营。在平凡的户籍内勤工作岗位上,薛晓静凭着善良的本性、非凡的执着以及深沉的热爱,把平凡演绎成璀璨,先后获得“十佳女民警”“感动丹阳十佳女性”“镇江市乡村道德好青年”、镇江市“巾帼建功标兵”、镇江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两次。

在市公安局初次见到薛晓静时,记者就感受到了她的温暖与细腻。然而,经历兵营淬炼,2008年刚到延陵派出所的薛晓静,却给人一种大大咧咧的印象。改变她的,是一个叫潘俊(化名)的小男孩。

当年,潘俊5岁,还不会说话,也没上户口。薛晓静得知情况后,便上门进行调查,得知潘俊父母在他出生后,就因不堪家贫,相继撇下孩子出走,一直杳无音信。家中,爷爷中风,基本丧失自理能力;奶奶种田之余,外出捡垃圾补贴家用。5岁的潘俊没有人管,以至于胸口被开水烫伤落下伤疤,且因疤痕体质,可能会患佝偻症。薛晓静惊呆了,很想帮助小潘俊。然而,当时的薛晓静因为父亲生病,母亲陪着各处去住院治病,她无暇顾及已很是内疚,丈夫在工厂上班忙,也不能周全顾家。一大堆家务,加上自己的孩子,都需要薛晓静在工作之余料理。时间精力已被各种事情占据,哪里能匀出时间来给潘俊,薛晓静当时内心很是纠结。然而,潘俊的遭遇触动了她心中的柔软,最终薛晓静决定帮助潘俊。

作出帮助潘俊的决定后,薛晓静的改变悄然开始。通过DNA检测,她为没有出生证明的潘俊上好户口,四处联系为潘俊办农保,并奔走呼吁、筹集帮扶资金,联系医院给孩子胸口伤疤进行免费治疗。后来,潘俊顺利进入学校,并开口说话,第一次开口就喊薛晓静“妈妈”,当时的她很是感动,深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孩子,开始了“拥有”。

2012年,薛晓静与小学二年级的涛涛(化名)结对。涛涛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长期在南京打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庭的影响也让他变得有些自闭,不愿意跟人交流,学习成绩很不稳定。“一开始和涛涛聊天时,都是我一个人在说,他一直没回应。”薛晓静告诉记者,虽然涛涛一开始不愿意跟她交流,但她却没有放弃,而是经常抽出时间去找涛涛聊天。后来,涛涛逐渐接受了她,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稳定在班级前几名。

后来,薛晓静又结对了2个孩子,当起了4个困境孩子的“社会妈妈”。为了帮助他们,在工作与家庭的夹缝里,薛晓静忙碌起来。上门、打电话、到学校走访、处理困境孩子家庭生活问题,成绩、心理、品行……介入越来越深,日子越来越挤,时间金贵得要掂量算计着过。但让薛晓静高兴的是,孩子们在她的陪伴下越来越好,都把她当成了知心“妈妈”。

爱,让薛晓静这位女警散发光彩。大家不再说她大大咧咧,同事说她有深度,群众说她是一个好丫头,困境孩子说她是一个好妈妈。这些评价,发自肺腑。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