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骑行游记记录10万里健身路
——69岁老人朱志宝三十年的骑行人生
本报记者 魏裕隆
记者 裕隆 摄
图为朱志宝的骑行游记
记者 裕隆 摄
他,年近古稀,每天骑自行车健身5~6公里;他,喜欢读书,还喜欢剪贴报纸;他,把三十多年的骑行路程和所见所闻,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日积月累,收获了健康与快乐。
骑车10万里写游记
22日上午9点半,天空虽下着细雨,但挡不住朱志宝多年骑行的习惯。记者跟随朱志宝来到东湖新村,身高1.76米的他,穿着中长款黑色棉衣,骑着捷安特自行车,车篓里放着一件灰色雨衣。“可以拍张照片吗?”“当然可以,没问题!”拍完照,老人停下车子,笑着说:“我一直热爱健身,多年来,我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坚持骑自行车5~6公里,到现在累计骑行了10万里。”朱志宝介绍,他自己对骑车有着一个详细的规划:每日小骑一次,每月中骑一次,每季大骑一次。除了狂风暴雨或者大雪封路外,一有时间他就骑行在田野小道,观赏田园风光,穿村庄过集镇,浏览乡村新面貌。东至常州,南至金坛,西至句容,北至大港……
不光是骑车出行,朱志宝还是位有心人,喜欢记出行游记。打开他的游记,里面详细记录着到各镇、各村的线路。“你看,这是2005年5月16日记录的:香草河畔—延陵镇柳茹村贡氏宗祠,还有2019年1月1日:丹句路—薛甲村—湾头村等路线……”翻看时记者发现,笔记中还详细记录着天气、年月日等,可以说很详细。
其实,朱志宝本意是想骑车锻炼身体,之后才意识到应该记录下自己的骑车路线、路过的村庄地名,以作备忘。无论到哪个地方,他始终带着纸和笔,走到哪里,遇到不知名的村和桥梁,他就马上询问当地村民,立即记录下来。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除了欣赏田野风光外,路过的镇、村基本都有一个故事。如延陵季子碑、全州培棠村,再如丹徒姚桥的朱家祠堂、句容王屋山等地,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前年,他还特意踏青寻古到自己的老家——河阳朱家村。来到这里,他顿时有种游子归来的感觉。青藤爬满了斑驳老旧的砖墙,老房子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一年难得几回归,童年趣事犹如昨日。朱志宝穿行于繁华的集市、田边路旁、村庄农舍,与人们交流聊天,谈家长里短、庄稼收成,看人间百态。多年来,他骑坏了好几辆自行车,从最初的永久、金狮再到凤凰、捷安特,每年还要骑坏两副轮胎。当记者问朱志宝,多年的骑行,是否会感到有点寂寞孤单呢?他坦言,起初一人骑行在路上,的确有些孤独,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骑车旅行的过程,就是心里活动的过程,心中强劲才能脚下生风,独来独往,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
朱志宝现担任市老年体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他表示:“光行万里路也不行,还要多读书,增加文化知识。”朱志宝说,退休前自己在中学任教师,年轻时忙于专业教学,其他专业知识学习较少。退休后有了空闲时间,希望能多读点书,增加知识。记者来到朱志宝的办公室内看到,桌上除放着工作材料外,还有好多书籍,不仅有体育类的,还有各类人文历史、健身、养生等多种书籍。平时忙完工作,朱志宝就喜欢读书,并且摘抄笔记。不仅如此,他还喜欢读报,看到喜欢的内容就用剪刀裁剪下来、再用胶水认真粘贴在本子上,贴上小标题,最后再进行分类归档。
陶冶情操 踏遍青山人不老
多年骑行在广阔天地,遍地的美景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说不尽的神话传说故事,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品不尽的地方风味小吃,为朱志宝老年生活增添新的乐趣。除了骑车健身,朱志宝每天早上还坚持用冷水洗脸、做健身操。在他的影响下,老伴也从原来的骑单车出行,慢慢变成了现在的骑三轮车出行。儿子本身也喜欢户外运动,但他更喜欢骑摩托出行。朱志宝常年坚持锻炼,身体非常好,每年的体检报告上一切正常。孩子们也对他的身体非常放心,支持他骑车锻炼。
朱志宝认为,老年人在上了年纪之后,不要经常窝在家里,要多出去做运动,这样对身体的好处有很多,特别是户外活动,低碳出行,能起到舒缓身心、陶冶情操作用。“现在很多老年人出行选择坐公交,或者骑自行车,还有步行,都是绿色低碳出行,这不仅有益身体健康,也是环保之举。”他笑着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