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史柏仙
图为黄年秋给母亲吃汤圆
记者 裕隆 摄
在延陵镇延陵村大庄自然村,有这样一对母子:儿子黄年秋,今年69岁,双眼失明;母亲梁小青,今年87岁,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每天,母亲在前,为儿子看着路,儿子在后,握着母亲的手,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考虑到需要人照顾的老母亲,盲人儿子选择了坚强,让母亲安享晚年成了他艰辛生活的支撑和信念。靠着乐观豁达的心胸和孝敬母亲的信念,他黑暗的人生中有了温暖,也有了光亮……
4岁时双目意外失明
2月17日上午10点10分,双眼失明的黄年秋,从厨房间用双手摸着墙壁,缓慢地挪步走到母亲房间,轻轻地呼唤:“妈妈,起床吃早饭了!”梁小青老人“哦”的一声,从睡梦中睁开了双眼。在儿子的帮助下,她慢慢地一件件穿好了衣服,起来漱口、洗脸,开始吃早饭。黄年秋告诉记者,自己失明多年,只能摸索着做点简单的家务。
“小时候因为眼里进了沙子,异物带入细菌,引起眼睛化脓性眼疾,当时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最后导致双目失明。”黄年秋说,从小就没有感受过外面世界的多姿多彩,只能凭着想象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虽然黄年秋觉得自己从小就命不好,但父母亲的爱,给他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快乐。小时候,父亲给他讲天上的飞机,奔驰的火车,电视里的故事;母亲给他讲西瓜是圆的,黄瓜是长的,青菜是有绿叶的,城里有高大的楼房。无私的父爱、母爱,哺育他无忧无虑地成长。
父亲去世儿子接力
2017年,黄年秋的父亲黄国强因病去世。去世前,父亲躺在病床上久久叹息,黄年秋知道父亲的心事:希望有人能好好照顾母亲。为了让他放心,黄年秋对父亲说,爸爸,您放心走吧,烧饭、做菜、洗衣服,这些服侍妈妈的小事情,我一定会做的。父亲听了儿子孝顺的话,安然地走了。黄年秋在家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弟弟黄秋生在上海大众公司上班,因为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回家看望母亲。大妹妹黄玉妹62岁,小妹妹黄凡娣57岁,两人都嫁在外面的村上,有各自的家事,但也经常来看望母亲。
“父亲去世后,本来什么都不会的我,硬着头皮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事。”黄年秋说,现在母亲年纪大了,他要开始自食其力,争取做个孝子。一句简单的话语,对双目失明的黄年秋来说,谈何容易。从学走路开始,他就已经吃尽了苦头。刚开始,在自家100多个平方米的屋内,他学着挪步,一手扶着墙,脚步一点一点向前挪动,一会儿脚磕着桌椅,一会儿膝盖碰上凳子,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我有一次在家中下楼梯,没站稳摔下来,额头磕破出了血,脚也崴了肿得老大。”为了防止自己再次受伤,他变得更加谨慎、小心,并拿起了拐杖做引导。渐渐地,他熟练了起来,丢掉拐杖能从屋里走到屋外。如今,凭着耳朵和双脚探索,还能辨别方向。“我从家走到门外,心中默数着步伐数字,用手敲着墙壁听声音,就知道附近是什么地方。”
取长补短互相照顾
6年前,母亲因为胆结石开刀住进了医院,自己也很想去照顾母亲,但由于出行不方便,黄年秋只能抹泪在家,边哭边做着母亲爱吃的汤圆、咸粥等,托弟弟妹妹带给母亲。
近些年在家中,黄年秋与母亲交流时,慢慢发现她反应迟钝,问了一些类似年龄、家庭住址的问题答不上来,或是答非所问。他意识到母亲有些轻微的老年痴呆症。“我妈妈现在容易健忘,我住一楼,她住二楼,时常是大冷天忘穿裤子就下楼了。”黄年秋说,老母亲有时候还忘记脱衣服就睡觉,天气冷,他帮母亲开电热毯取暖,关照了好几遍要记得关,母亲就忘了。
为了母亲的安全着想,黄年秋又背起老人家到一楼的房间睡,他则在另一个房间内。原先,母亲常常能自己洗漱,但现在经常忘记,黄年秋就为母亲洗脸、刷牙、洗脚、泡脚、按摩等,还请妹妹们为老人家安装了空调。平日里,母亲喜欢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到处转悠,常常忘记回来的路,他只能请隔壁的表弟和村民一起寻找老人。
与母亲一起生活,黄年秋说,省吃俭用惯了,每周蔬菜、豆腐吃吃也蛮好!中午,黄年秋拿起碗筷,盛一碗饭,然后夹着青菜给母亲吃。这最平凡的味道,却成了他们的美味佳肴。吃过饭,黄年秋摸索着洗碗抹桌子,还向妈妈问寒问暖,梁小青老人脸上满满的都是笑意。黄年秋虽然视力残疾,但每月有710元的生活补助,还享受120元/月的护理补助,母亲还有农保,加上弟弟妹妹送来的钱物,有了这些,生活还算过得去。他说,母亲总喜欢自己出去走走转转,她看着路,扶着我走,与邻里乡亲聊聊天,也是天伦之乐。“母亲始终是我的眼,我始终是她的拐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