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路边的共享WiFi亭。
记者 李潇 摄
本报讯(记者 李潇)努力打造公共区域免费WiFi项目工程,不仅能够让市民共享“智能化城市”建设的成果,又能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上网需求,还有助于提升我市区域旅游、商务活动的客商体验。2014年初,我市迎来了共享WiFi时代,主干道路边都设置了WiFi亭,可记者调查发现,共享WiFi使用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大多数WiFi亭鲜有人问津,似乎成了“摆设”。市民称,共享WiFi亭的网络信号有很多“毛病”——网络不稳定、连接太麻烦、使用有风险,甚至有市民直呼“连了个假网”“不敢使用”“不如用4G”……
“有的时候确实能连接上,但是操作比较麻烦,或许年轻人会使用,但是稍微上了年纪的人就很难操作,或许他们还压根不知道共享WiFi这个事。”市民小周告诉记者,“连接共享WiFi需要连续在四五个界面上进行操作,很多人嫌麻烦索性就不愿意去使用了。”
那么共享WiFi是否能连接并能正常使用?随后,记者进行了体验。
记者在东方路路段看到,道路的两侧都有共享WiFi亭。首先,记者打开手机设置里的无线局域网,立即搜索出了名为“awifi_danyang”的无线网络,但是WiFi信号旁显示为感叹号。随即,手机上跳出了“认证方式”界面,随后,记者选择“微信登录”,根据提示打开GPS,进入链接跳转界面,使用“微信连Wi-Fi”,这时界面显示“Wi-Fi连接成功”,但却又跳出“您连接的WLAN没有加密,有一定风险”的提示。
“有一定风险是什么意思?现在很多人的手机号、微信号都绑定了银行卡等,这个连接有风险是不是就意味着钱会被‘偷’?我还真不敢轻易使用。”小周说道。
为了体验共享WiFi是否能正常使用,记者忽略提醒,继续连接,之后发现确实能够连接到网络正常上网,但是大约到距离共享WiFi亭200米的位置,网络信号就变得很弱,手机网络也自动切换为4G网络,如果需要继续使用WiFi,就必须走到下一个共享WiFi亭之后继续按步骤重新连接。
随后,记者在新民路等市区主干道看到,WiFi亭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而在采访中,只有极少数市民表示“用过”,大多数市民则表示“用不着”“不好用”“不敢用”之类的。此外,还有很多市民甚至不知道免费WiFi覆盖一事。
那WiFi亭投放四年多以来,为何会出现这种“鲜有问津”的情况呢?
“网络不稳定,一会连接上,一会又没了,使用太麻烦。”“提示使用有风险,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使用。”“现在手机流量都是无上限的,网速快还方便,用不着。”“冬冷夏热,大家都是匆匆而过,不会在道路上停留较长时间,所以体验共享WiFi亭的人很少,而且体验也比较差。”……
既然共享WiFi亭设置在路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WiFi亭应该摆放在什么地方?
“我觉得应该摆在小区内,这样就能有固定的上网人群。”市民杨敏说,“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学会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了,但是他们舍不得用流量套餐,没有流量,全靠‘蹭网’,如果WiFi亭能给他们提供便利,会更好。我的建议只是一个设想,但即使真正将WiFi亭置于小区内,使用过程中,仍避免不了不稳定、有风险的弊端。”杨敏坦言,“明明是惠民工程,却形同鸡肋,事实上,公共区域免费WiFi市民使用体验差、知晓率低的现状并非一日之寒,除了运营商回应的存在网络系统升级或外接电源问题以外,也难免令人质疑运营商这种维护能力背后,有担心个人数据流量减少致营收减少的私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既已下决心推行,就应该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管机制,切实解决好运营商建设积极性不高、维护不力等问题,合理设置WiFi亭,让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