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小城故事绘就小城美景

——访吕城镇党委书记、吕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崔晓俊

核心提示: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急需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充实农民的业余生活。”

本报记者 茅猛科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急需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充实农民的业余生活。”吕城镇党委书记、吕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崔晓俊参加媒体访谈时说,自我市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吕城镇始终把乡风文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围绕“讲好小城故事,写好小城文章,绘就小城美景”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

吕城镇作为丹阳四大古镇之一,千百年来,运河的传说、吕蒙的故事滋养了该镇浓厚的文化底蕴。吕城镇把握农业发展主线、契合农村基层实际、满足农民实际需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建设,作为统领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的总抓手,以新时代的文明推动高质量的发展。2018年,吕城镇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丹阳撤县建市30周年主题,举办了“讲好小城故事”系列文化活动,开展篮球、太极拳、象棋、广场舞等体育活动25场,以“吕蒙魂、运河情”为主题,举办文艺演出进村组等大小文化活动26场,吸引观众20000余人次。

“新的一年,新的开篇。”崔晓俊说,2019年,吕城镇将重点推进三个“融合”,大力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影响力。一是优化平台促进“载体融合”。吕城镇现有“吕城镇发布”“吕城镇人大发布”两个微信公众号,《吕城镇杂志》《小城墨韵》《小城故事》和“吕城镇书画展”三书一展,非公企业党群综合体、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员微家”等红色阵地,妇女儿童之家、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多个文化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吕城镇将进一步拓展现有载体功能,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岗151个,线上线下同步建立“金山理论讲习所”,让每一名群众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村组、网格的全面有效覆盖。二是强化服务促进“队伍融合”。吕城镇现有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为进一步扩充志愿服务力量,拓展志愿服务功能,吕城镇将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社会贤达等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先进模范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立足五大平台,围绕文化艺术进农家、体育活动进村组、科学技术进企业、道德礼仪进校园、党的理论进支部等主题,打造一批叫得响、影响大、群众认可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愿参与、真点赞。三是深化内涵促进“实践融合”。近年来,吕城镇通过开展“行业先锋”“技术工匠”“乡贤典型”“道德模范”和“十星级家庭文明户”等一系列评选,营造了乡风文明、聚力发展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传播社会正能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试点工作,吕城镇将立足现有5大主题64条活动计划,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办法,依靠一批宣传人才,挖掘一批基层典型,编排一批特色节目,围绕“讲好小城故事”主题,开展腰鼓闹元宵、民间文艺展示、“美丽丹阳”摄影图片巡展、惠苑读书节、舞在中秋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各村、各站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活动内容,实现“一站一品”、百花齐放,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涵贯穿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成为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引导广大群众坚定文化自信,把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