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队挖胡萝卜

核心提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所在的生产队每年要种十几亩地的胡萝卜。

■赵理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所在的生产队每年要种十几亩地的胡萝卜。

那时还是缺吃少穿的年代,种胡萝卜一来可以分一部分给劳动力充饥,二来是生产队里饲养的猪、牛冬季时的青饲料。特别是生产队还饲养了几头母猪,母猪在怀孕期,需要有营养的饲料,胡萝卜成为母猪的营养品。

秋收秋种结束以后,繁重的大面积农田劳作已告结束,生产队社员除三麦田间管理及施肥等一些农事外,就是挖胡萝卜。生产队组织挖胡萝卜时,不是把田里所有的胡萝卜一次性全部挖光挖完,而是从几分地开始分批挖,挖回去后,让牲口吃上一段时间再挖。如生产队准备把胡萝卜分些给社员时,面积就挖大点。

挖胡萝卜的时候,已到了气温较低的冬天。尽管气候有时很冷,但我们都很乐意去挖胡萝卜。在挖胡萝卜时,我们可以边挖边吃,虽是很脏的泥萝卜,但我们仍想方设法吃上几个。特别是雨雪天,胡萝卜沾上的泥巴更多。靠近水塘的田块,我们就挑选一些长相很光滑肥大的胡萝卜,到水塘边清洗干净,衣角上擦抹一下水分,就塞进嘴巴生吃,尽管是冰凉的,但咀嚼起来,依靠嘴巴里的热量,越嚼越感到甜滋滋的很好吃。

那时生产队种植的胡萝卜,是嫩黄色的,俗称“本萝卜”,不同于现在市面上红色的,我们称之为“洋萝卜”,前者肉质细腻,脆嫩可口。那时在田间可敞开肚子吃,只要你的胃能承受,不怕凉,三个五个任你吃,但长相再好的胡萝卜,只可以在劳动中、在挖的时候吃,不能装进口袋带回家。虽然生产队未做具体规定,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默守着这一规矩。如不邻近水塘的田块,我们在翻挖时,只要发现泥土中有瓦片,或破碗破盆的碎瓷片时,就很高兴。因农家的灰肥中有这些碎片,捡不净时,就有些夹带在其中同时入田。碎瓷片的破口面很锋利,刮胡萝卜很方便,刮之前,先用胡萝卜叶子,擦去萝卜表面的泥土,刮一段咬上两口后再刮再吃。有心眼的社员,开工前在家找把削笔刀或一根小竹片,装在口袋里,做好吃萝卜的准备。农村中流传着一句俗语称:“捺泥萝卜吃一段擦一段”,比喻在日常生活中,难做的事,不要等条件完全成熟时再去做,这句俗语的出处,可能就是源于此。

翻挖胡萝卜使用的工具是钉耙,两人为一搭档,一人站着用钉耙翻扒,一人蹲在地上捡萝卜。各自翻挖的萝卜,各自担挑到生产队的打谷场,如是晴天有太阳,在场上晾晒两三天,有饲养员负责收晒。沾有潮湿泥巴的胡萝卜,如不晾晒干,堆放在猪舍内会霉烂。长在田里剩余部分的胡萝卜,至来年的初春时,必须全部挖上来。

从在生产队挖胡萝卜至今,已时隔五十余年,每当在市场上看到胡萝卜,当年在生产队里挖胡萝卜、吃萝卜的情景就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