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玉 丽娜 通讯员 聂倩
为响应政府号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推进力度,2014年,贺巷村对辖区内的小吴巷、马家庄、小刘村等多个小村进行拆迁,有效解决了该村房屋建设布局散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而今,一幢幢精致的高楼拔地而起,许多村民从破旧的老屋住进了新小区——东南新城,从而圆了几代人孜孜追求的“住好房子、过好日子”梦。
漫步在如今的贺巷社区内,目光所及尽是林立的高楼、现代化的工厂、大片的绿地、碧波荡漾的荷塘……这些无一不是贺巷发展“新故事”里的精彩片段。日前,在记者的“走读”当中,贺巷发展的“新故事”又多了一页——远程教育站点。
“现代远程教育开发利用得好,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条件,更新各种教学手段,给党员干部提供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党员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建新表示,社区早在2013年8月便着手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并在开展学用活动中争取做到“三结合”:与干部学习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和居民收看一些党的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提高大家的政治理论水平;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知识和观看警示教育电教片,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组织广大党员、社区居民收看实用技术知识,提高科技本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吴建新表示,经过5年多的发展,如今的贺巷社区远程教育站点愈加完善且优势凸显,一是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技能培训和信息传递的平台功能,方便面向辖区内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养植方法,使65%以上农民党员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利用远教资源发布各类致富信息,拓宽了党员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转变了传统市场经营模式,拓宽了产品综合开发空间,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二是将远程教育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平台,经常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法治教育,重点学习法律知识、观看典型案例,使群众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将远程教育打造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阵地,将党员群众作为节假日的服务主体,由群众自主点播收看红色经典电影、地方戏曲、歌舞、综艺小品等优秀文艺节目,还实时点播移风易俗、优生优育、崇尚科学等健康文明的科教类节目,极大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了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乡风民风,营造了积极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风尚。
今后,社区还将结合实际情况,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这一工作中努力做到书记亲自抓、主任协助抓、“两委”委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并按照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三服务”思路,积极探索建立远程教育“让干部受教育,使居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以助推贺巷社区和谐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