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出增收新路子
珥陵种植大户80多亩荸荠丰收在望
图为张阿七带领工人采收荸荠。
记者 萧也平 摄
本报讯(记者 须俊 郡玉)皮色紫黑、肉质洁白、清甜爽脆……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的荸荠(也叫马蹄),正成为张阿七“踏”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正值寒冷的冬季,记者走进珥陵镇韦蒋潘村的田间地头,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马蹄种植大户张阿七正带领工人抢抓晴好天气进行采收、分拣上市。记者看到,一个工人拿着高压水枪对着水塘冲水,那水塘里的水不停地翻滚着,底下的淤泥都被冲了上来,荸荠也随着泥土“滚”了上来,其余的工人则拿着网兜在泥水中寻找着荸荠的“身影”。“我一天大概能采收一亩地,大概产量在3000多斤,主要销往南通、常熟等地,由于荸荠的保鲜时间较短,我一般等一批销售结束才会开始下一批的采收工作。”
张阿七是安徽省无为县人,他19岁那年就来到了丹阳,在司徒镇承包土地种植莲藕,“当时本地种植莲藕的农户很少,竞争压力不大,因此那几年的效益非常好,我也越种越有信心,感觉到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但没想到从2年前开始,张阿七在莲藕的种植上连年亏损,几乎是赔光了当初挣的所有钱。回想起那段失意时光,张阿七从不气馁,“我19岁来丹阳打拼,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口袋里只有214元,为了积攒创业资金,我去窑厂打工,最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一次小小的失败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张阿七重整旗鼓,来到珥陵镇从头开始。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开始种植荸荠,今年已经是他种植荸荠的第三年了,种植面积发展到了80多亩,加上茨菇和茭白,总共有100多亩。“荸荠的价格比较稳定,今年的收购价在1.3元/斤,由于今年的种植技术和经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亩产量大大提高,今年开始转亏为盈,一亩地的利润大概在1500到2000元。”张阿七看着荸荠丰收在望,快乐的心情溢于言表。
5~10月是荸荠的生长期,这期间的水质以及病虫害管理十分重要,张阿七告诉记者:“如果管理不当,使得一小部分荸荠生病,那这一小部分会影响到整块水塘,从而导致颗粒无收。”荸荠的种植除了需要种植期间的细心管理,前期土壤的底肥更是直接影响荸荠生长的重要因素。
“我一直都想办一个农产品深加工厂,将自己种植的作物进行深加工处理,增加技术含量,也提高附加值。”张阿七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原本一斤2元的茨菇,经过切片和油炸处理,能卖到30~40元/斤的价格。但由于之前的亏损,让张阿七资金十分紧张,如今荸荠的效益稳定,张阿七重新燃起了办深加工厂的念头。他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扶持,实现这一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