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代表”履职为民有股执着劲儿

核心提示: 这几天,在市两会代表团讨论现场,记者见到了好多熟悉的“老代表”。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或社区一线,对“三农”和民生问题长期执着地关注、调研和建议,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本报记者 蒋须俊

这几天,在市两会代表团讨论现场,记者见到了好多熟悉的“老代表”。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或社区一线,对“三农”和民生问题长期执着地关注、调研和建议,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如人大代表、开发区车站社区书记胡小锁曾连续五年关注失地农民保障问题,人大代表、云阳街道迈村党委书记王金和一直关注现代农业发展,人大代表、司徒镇屯甸村书记毛锁龙连续为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人大代表、延陵镇行宫村党委书记马建国多年来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不断提出建议……

作为市人大代表中“资格”最老的一员,年已七旬的胡小锁已连续5届担任人大代表了。二十多年来,他每年参会提交的议案或建议累计超过20件,这些经过基层一线深入调研形成的议案或建议,涉及交通、环保、水环境整治等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胡小锁告诉记者,有关失地农民保障的议案,他已连续5年持续关注和呼吁,在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市失地农民终于在2017年进入了社保,让他们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这位“老代表”深有感触地说:“在落实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方面,如今,人大监督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了,工作越做越实了,代表履职也越来越有‘底气’了!”

“老代表”为民建言献策的执着劲儿,一方面,充分反映了他们认真履职的敬业精神,其背后凸显的是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强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有关民生和“三农”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是改革的“深水区”“硬骨头”,有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加以解决,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相继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民生为先,突出问题导向,精心谋划,逐步加以解决。但无论怎样,这些代表对这些难点问题的持续关注,真正触及了这些问题的痛点,让一些民生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有效解决,是啃下这些“硬骨头”的重要推动力量。

我们要为这些执着的“老代表”点个赞!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针对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敢于“亮剑”,通过加大改革推进力度,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下定决心啃下这些“硬骨头”,将代表履职尽责的执着和深化改革的步伐调整到同一频率,形成攻坚克难、助力丹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