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划定重点
2019年,丹阳这样干
本报记者 丽萍 丽娜 尹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确定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我市将紧扣行稳致远、克难奋进的工作总基调,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工作始终,聚焦六大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效导向,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2019年发展“划重点”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确保完成生态环保约束性指标。
》》产业强市聚焦提质增效
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务实理性推动转型升级。深挖传统产业潜力,加大汽车零部件、眼镜等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力度,新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和示范智能车间;倒逼一批低端企业二次改制、二次创业,推动一批低效企业淘汰出清;推动图南、沃得、恒神等企业加快上市和战略重组;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培育计划。
真抓实干推进项目建设。瞄准10亿元、3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抢抓北京、深圳、上海等先进地区产业溢出机遇,力争引进一批能够振奋人心的基地型项目;把盘活闲置土地和存量资源作为重中之重,研究出台处置闲置、低效用地政策办法,一企一策推动“僵烂闲”企业出清,力争盘活闲置土地1200亩;重点推动天工硬质合金刀具、同力机械电梯驱动总成等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精准发力做强园区载体。开发区、高新区、丹北镇等重点板块要围绕生命科学产业园、科技小镇、沿江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加大市场资本、专业团队引进力度,加快完善功能和产业配套,提升优质项目承载力;加快打造鱼跃医疗科技产业园、仅一“一号园”、沃得产业园等一批小而精、特而强的园中园;大胆做减法,采用市场、行政等手段加快归并整合,力争3~5年腾出集中连片土地,打造现代化产业社区。
持之以恒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诚信金融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坚决防范化解担保圈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债行为;更大力度优化融资服务,构建产业基金、风投等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企业加快上市和兼并重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环境保护聚焦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要求,严控沿江岸线开发,加大沿江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全力推进钻头、工具、喷涂喷塑行业整治;严把项目建设准入关,继续推进“散乱污”整治,加快吕城、访仙片区酸洗行业提标升级,推进“263”“116”专项行动,开展树脂镜片行业、畜禽养殖等整治“回头看”。
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出台丹阳大气管控系列政策和办法,建立精准稳控企业清单,加强对印刷、喷涂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管控区域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重点做好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深入推进河长制,推动治理太湖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等,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新一轮138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推进重点行业土地详查和有序修复,耕地轮作休耕实现三年全覆盖;强化餐厨废弃物管理,加强医疗卫生等特种行业固废危废处置监管,打击违法倾倒固废危废行为。
完善生态监管体系。运用绿色杠杆,发布企业环境信用“红黑榜”,引导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重拳2019”环保专项执法行动。
》》改革创新聚焦活力提升
始终把深化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实施创新驱动,不断释放发展新活力。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实现省“3550”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企业开办2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20个工作日办结;加强代办服务体系建设,对项目进行上门全程跟踪式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深度拓展开放空间。加大境内外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全年完成制造业外资1.6亿美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并购海外企业,提升技术水准和品牌影响力;引导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设立贸易窗口,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抢抓放宽市场准入机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型项目,支持外资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动融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长三角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力争新增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优化“丹凤朝阳”人才计划,以“产业+项目+人才”集聚模式加快人才引进,力争新增高层次人才80名以上;落实基础人才政策,在住房补贴、扶持资金、专业服务上加大投入力度。
》》城乡建设聚焦精致精美
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注重“绣花”功夫,彰显丹阳特色,持续建设精致城市和美丽乡村。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眼镜小镇核心区和城际广场片区建设,打造城市客厅;加快东风片区、丹棉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和南门大街、老西门大街的保护修复,提升品位内涵;完成S357、南二环互通立交、S122改造等重点工程,完成麻巷门桥重建,加快推进丹凤路北延、云阳大桥重建等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增强乡村振兴活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战略,发展“三高”农业,推动优质稻米、应时鲜果、高档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推动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提档升级。
优化城乡治理服务。深化老旧小区“微整治”,解决好物业管理、停车难等问题;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推动丹阳大数据中心与部门、行业实现数据整合共享,让城市治理更精细高效;开展农村道路、绿化、污水处理、公共设施等集中整治行动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文化发展聚焦特色引领
把文化作为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尺度,让文化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突出实践养成,依托志愿者服务队伍,精心组织五大类服务,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发挥“四级纵轴”“五大平台”优势,全面整合资源,全方位联通共享线上线下两大阵地,力争形成可供全省、全国复制推广的丹阳经验。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树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典型,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弘扬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西门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三吕故居等名人故居,九里村、柳茹村等传统村落。注重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科学利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体系,传承和弘扬董永传说、乱针绣、刻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丹剧的传承与延续。
繁荣文化事业。继续开展送书下乡,做好文化展览进基层工作。开展“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整合齐梁文化资源,挖掘季子文化特色,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补齐文化产业短板。
》》民生改善聚焦共建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推进精准扶贫。开展省定标准脱贫人口“回头看”,持续推进“扶村帮户”达新标两年行动计划。整合扶贫资源,健全市、镇、村三级社会救助服务网络,着力解决急难型、支出型贫困问题。创新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方式,发挥惠农科技合伙企业的积极作用,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促进就业创业。围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加强岗位对接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全年扶持自主创业1500人以上,完善社会保障,实施全面参保计划。
优化公共服务。推进教育、医疗、体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实施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强化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推动省丹中创建省级高品质示范高中。加快推进中北学院二期建设。加快推进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工程。加快体育训练中心训练馆建设。完善养老政策,推进公办民营、医养结合,构建多元化、高水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坚决遏制恶性案件、重特大案件的发生。下更大力气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开展“七五”普法,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
链 接
2018年“数字成绩单”
★预计全年实现GDP12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4亿元,税占比86%;外贸出口27.6亿美元,增长16%,列镇江第一
★沃得、天工、大亚3家企业入围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41家,天工高速工具钢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省内首家、2018年度唯一一家产业院士工作站落户丹阳
★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列全省第6位,省丹中12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
★开发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
★“铁腕2018”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38件,98家涉水企业、47家涂料化工企业整治到位,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276家
★完成120个村庄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任务,建成污水主管网51.4公里
★新增三资投农项目104个,总投资12.7亿元
★6.5万余人次实现持卡异地就医实时结算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近38亿元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全程不见面率达9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