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鱼养水,助力生态环境改善

我市在5条河道内放鱼9500公斤

核心提示: “开闸咯!”随着一声响亮的呼喊,工作人员麻利地掀开了位于活水车一侧的放水闸,只见成千上万条家鱼闪烁着银灰色光芒从闸口喷涌而出,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落入香草河中,发出“哗哗哗”的声响。在场人员纷纷拿起相机拍照,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这是13日我市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时发生的一幕。

本报讯(见习记者 姚磊 通讯员 季梦琦 汤国强)“开闸咯!”随着一声响亮的呼喊,工作人员麻利地掀开了位于活水车一侧的放水闸,只见成千上万条家鱼闪烁着银灰色光芒从闸口喷涌而出,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落入香草河中,发出“哗哗哗”的声响。在场人员纷纷拿起相机拍照,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这是13日我市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时发生的一幕。

据了解,此次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共向中心河、香草河、越渎河、北沟河、内城河内投放鲫鱼、鳊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家鱼品种共9500公斤,约85万尾鱼苗。其中,体长7~9厘米的鲢鱼、鳙鱼6000千克,体长8~10厘米的草鱼1500千克,体长8~9厘米的鳊鱼1000千克,体长6~7厘米的鲫鱼1000千克。放流的鱼苗全部来自皇塘水产良种场,是土著鱼种、长江子一代。

“这是我市2000年以来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上次开展此活动,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市农林执法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市河流水质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污染。其后,再加上过度捕捞等因素,渔业资源逐年衰退。直到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关停了大量化工厂,开展了“263”专项整治行动后,河流水质才有所好转。不过,由于长期以来河流内的鱼类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少,只依靠其自身繁殖很难减少河道内的水藻和浮游生物,所以才有了增殖放流的理念。

“对于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我们早在今年8月份就开始策划了,等到进入冬季后才组织开展。”该负责人说,之所有没有选择在6月6日全国放鱼日进行,主要还是考虑到天气因素。“6月6日正值炎热的夏季,小鱼苗容易死亡,不仅会影响到放流效果,而且死亡后还会对水体环境造成影响,给清理造成困难。”该负责人解释道。

据记者了解,除了在时间上选择冬天开展放流活动外,对于河道的选择也是“别有用心”。“我们渔政等部门事先对全市境内28个主要水功能区进行了调查,最后才选定了中心河、香草河、越渎河、北沟河和内城河。因为这些河流的水草和浮游生物较多,也是重要的功能河,放入家鱼后,可通过鱼类涵养水质,对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负责人说道。

记者在越渎河的放流现场看到,不少围观的农户、渔民纷纷主动上前帮忙抬起塑料盆,将提前准备好的鱼苗倒入河道中,可见增殖放流活动已深得民心。导墅镇居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如此盛大的放流活动,心情非常激动,他高兴地说:“现在人人讲环保,其实放鱼也是一种环境保护,它不仅让村民平时有了休闲垂钓的好去处,而且也让丹阳的河水有了灵气。我希望咱们政府部门以后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把这座小城变得天更蓝、水更清。”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