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符向军
相依为命的奶奶患上了癌症,一年不到,自己也患上了重病,面对经济困窘的现状,丹阳男子刘某假扮美女,在微信上行骗。一方存心骗钱,一方满心恋爱,最终,刘某骗走了近万元。近日,刘某被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千元。
随着微信聊天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交流变得无比便利,但人们在上网聊天、获取资讯,充分享受信息网络带来的高科技福利的同时,朋友圈谣言、恶意营销、色情信息、赌博诈骗等等各种垃圾有害信息乃至违法犯罪现象也充斥其中,警醒人们务必擦亮双眼,加强网络风险防范意识,防止一不小心就掉入各种坑人的陷阱。
徐某就是因为急于寻找恋爱对象,而疏于防范,警惕性不高,被熟人刘某抓住了“气门”后,假扮微信“美女”与其谈情说爱,最终掉入刘某精心设计的骗局,不断慷慨解囊,陆续被骗9700元,如果不是其他熟人揭露这位微信“美女”就是刘某本人,徐某还将继续蒙在鼓里。
刘某假扮微信“美女”诈骗他人财物,虽然事出有因令人同情,也不能因此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是咎由自取,鉴于其认罪悔罪,并及时退赔了受害人经济损失,法院依法判处了缓刑,但教训是深刻的,对受害人徐某和善良人们而言,也足以产生警示教育作用。
在电信网络、移动支付日益发达的时代,人们大量透过电子荧屏,通过电商平台、聊天交友工具等,“一键相联”,在网络“虚拟”空间交流、交友、购物,虚假不实信息、假冒伪劣产品、微信“美女”诈骗等各种未知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得不防。就拿“微信”美女诈骗来说,骗子们往往在网上下载美女头像、模特图片后,通过搜索手机号、附近的人等方式来添加微信好友,以妙龄美女身份诱惑对方,利用人们尤其年轻男士好面子、虚荣等心理,以炒股赚钱、投资原油、生日祝福、孝敬老人、推销茶叶、爱心捐助、恋爱交友、色情服务等方式诈骗钱财,上演一出出投资大片、苦情大戏……,满满的都是“套路”,令人防不胜防。
正如犯规、裁判漏判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微信“美女”陷阱等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现象作为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时有发生、防不胜防,不能寄希望于一朝解决,也不能迷信法律万能,在加强网络平台治理和加大法律打击力度的同时,更需要每个电信网络用户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心和网络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分辨能力,并养成健康理性的投资消费娱乐习惯,谨防隐藏在漂亮外衣下的各种美丽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