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赴港投保热潮显著降温

核心提示: 近年来被很多市民推崇的赴港买保险热潮,如今已显著降温。在大陆保险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在很多市民看来,赴港买保险的优势不再,而且面临着诸多麻烦事。

本报讯(记者 嘉瑛)近年来被很多市民推崇的赴港买保险热潮,如今已显著降温。在大陆保险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在很多市民看来,赴港买保险的优势不再,而且面临着诸多麻烦事。

“我2014年在香港某保险公司买了一款分红保险,本来这款保险可以每年分红的,但是由于国家相关规定,目前我还不能在大陆这边提取到分红的资金,后来索性退保了。”谈及香港保险,在我市经营一家贸易公司的市民吴女士感叹道,本来以为香港保险便宜又实惠,没想到麻烦事不少,所以今年还是在大陆保险公司投保了。

跟吴女士类似的,曾在香港投保的市民曾先生也面临了一些难题。五年前,去香港出差的曾先生在香港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款人身保险,去年年中自己身体出了一些情况,便向保险公司寻求赔付,没想到保险公司以走程序等理由迟迟没有对其进行赔付。而他想打官司的话,由于大陆法律体系和香港法律体系不同,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为此,曾先生感觉非常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曾几何时,以往被视为“香饽饽”的香港保险风头不再。很多市民对赴港买保险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不再盲目跟风追捧它了。

事实上,由于香港和大陆在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等多方面的显著差异,目前大陆人在香港投保确实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中国银行等多家国有银行的客服人员均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境外保险(除旅游意外险等少数情形外)相关资金均不能通过支票兑付、电汇等方式在银行提现。中国银行客服人员介绍说:“境外保险类业务一般不能提取(资金),只有在旅游等情形下的意外险、医疗险发生赔付是可以的。”该客服人员还表示,目前国有大行都不能做相关业务。外资银行汇丰银行客服代表也表示:“虽然是外资银行,但必须遵照外汇管理局相关规定。内资银行不允许兑换的支票,汇丰也不可以兑换。”

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丹阳支局了解到,其实在两年前,银联刷卡在香港购买大额保单已被限制。银联规定,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使用银联卡支付,最高限额5000美元;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而根据现行外汇政策法规,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旅行、商务活动及留学等,购买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属于服务贸易类交易,在外汇管理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对于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交易,根据现行个人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尚未开放。

与此同时,镇江市保险协会第一分会秘书长朱俊华提醒市民,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而且香港保单是繁体字、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否则容易引起纠纷,因此必须谨慎投保。与此同时,这几年大陆保险机构发展迅速,其产品类型、服务项目和后续保障等多方面都在不断完善,有些已经可以和优秀的香港保险相媲美,市民们不必舍近求远了。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