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出游如何绕开“水土不服”?

核心提示: 冬季到来,丹阳游人如何在旅途中避免因为“水土不服”带来的种种不适?

冬季到来,丹阳游人如何在旅途中避免因为“水土不服”带来的种种不适?

丹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徐春华副主任中医师指出,人有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的人适应能力越差。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人体影响很大,可以导致外感、咳嗽、皮炎、关节疼痛、失眠、血压升高等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一个长期在寒冷的北方生活的人,为了避寒突然来到南方,容易导致失眠、上火。”徐春华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人体阳气也有升、长、收、藏的变化。“冬天是阳气向内收敛、潜藏、蓄积的阶段,是为了来年阳气的升、长而储备。藏得密,藏得好,来年才能阳气旺盛。寒冷有利于气血的潜藏、蓄积,而炎热会导致气血升散、消耗。人身缺少了这个阶段势必导致来年阳气不足,精神不佳,体弱多病。生命周期中缺少了收藏阶段,其实对来年的身体健康是不太好的。”所以这种从北往南的避寒之旅未必对身体有好处。

相反,冬季从温度相对较高的南方到寒冷的北方,则容易导致感冒、关节痛。“因为南方温度高,南来之人腠理疏松,突受严寒容易导致风寒入侵。当然,这些只是理论上而言,不是绝对,个人体质的强弱有很大关系。”徐春华强调,而旅途中的种种不适,则与常说的“水土不服”有关。

她分析说,人在异地,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土壤的酸碱度及有机物含量,与原居住地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有时人体暂时不能适应气候、水质、饮食等环境的突然改变,就会产生不适症状。

另外,当地的水质及饮食结构还会改变人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类别及数量,破坏肠道菌群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胃肠道紊乱,使人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当然并非每个人都会“水土不服”,其发生与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

那么,如何应对由于旅行带来的这些问题呢?徐春华提出了以下建议:

1.调节好温差。最好不要去温度相差太大的地方。如果非去不可就要做好防寒保暖或清火解毒的准备。

2.作息有度。旅途太劳累,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

3.饮食有节。不要一味贪图新奇、美味。经常吃、习惯吃的才是肠胃耐受的,记住病从口入。

4.注意预防传染病。很少去的地方,可能存在你从没感染过的病原体,注意当地的蚊、蝇、老鼠、昆虫等,谨防病原体欺负陌生人。

5.预备好各种药物。包括:风寒、风热的感冒药;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的肠胃药;防蚊防虫的驱虫药、止痒药;抗过敏药等。

6.身体太差、年龄太大的人或新生儿最好不要到处跑。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