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将丹阳古迹烙进画里”

核心提示: 矮房青瓦,秀树清水,短桥古石,雕花印栏……简单的三合板,只要加上孙红芳的思想,经过她手中烙铁的一番“舞蹈”,便会带上几分灵气。记者眼前的是一幅名为《三思桥》的烙铁画,是孙红芳前段时间刚刚烙画出来的丹阳古迹画。

本报记者 李潇

 

孙红芳和她的丹阳古迹烙铁画

记者 李潇 摄

矮房青瓦,秀树清水,短桥古石,雕花印栏……简单的三合板,只要加上孙红芳的思想,经过她手中烙铁的一番“舞蹈”,便会带上几分灵气。记者眼前的是一幅名为《三思桥》的烙铁画,是孙红芳前段时间刚刚烙画出来的丹阳古迹画。

普通的电烙铁到了孙红芳手里,似乎变成了马良的神笔,一起一落,或飞白妙笔生花,或疏密点染成林,欢快的溪水、奔腾的骏马、憨态可掬的小孩在她手中烙铁的刻痕下活灵活现;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人物画形神兼备,呼之欲出;山水画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如此迷人的烙画艺术,在丹阳似乎却没有几人擅长,而孙红芳是少数几人中的一人。

1996年,孙红芳从师于我市老一辈烙画名家张铜初,昔年,烙画成风,很多人望风而来跟着张铜初习画,但后来,大多数人也如一阵风散去,没能成为执着坚守烙画的人。而孙红芳,却跟随自己的兴趣爱好,一直烙画至今,并且那份热爱越来越浓。

回忆起这些年的烙画经历,孙红芳总结为“痛并快乐着”。痛,有可见之痛和不可见之痛。“这些年,因为太执着于烙画,染上了颈椎病。很多时候,都是忍着痛烙画,但每次烙画时,我很享受那个过程,烙着烙着,颈椎痛也就忘记了。”从和孙红芳的聊天中,记者也感受到了她心中的一种忧虑,从一句“现在烙画没有以前那么热了”,和孙红芳看似平静的脸上透出些许的落寞中,记者知道,这应该是她的不可见之痛。

“但总体来说是快乐的,因为我喜欢烙画,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爱好。”孙红芳说,能坚持20多年,靠的就是心中的那份热爱。也正是她的热爱和刻苦钻研,这些年,她获得了不少殊荣。2005年被授予镇校级美术学科带头人;2015年被评为镇江市非物质遗产烙画的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成立“孙红芳烙画名师工作室”,工作室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级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乡土“三带”人才,并在中国(江苏)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交易会暨“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中斩获金奖……

如今,是张铜初的嫡传弟子,且一直坚持着烙画的,在丹阳只剩下孙红芳,想到这里,孙红芳觉得颇具压力,但这压力也给了她动力。“我希望借自己的微薄之力,将烙铁画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她说,烙铁画技艺复杂精细,加之传统烙烫工艺对学艺者的美术功底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地方的烙铁画创作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为了后继有人,她已经传授了几百名聋哑学生,还应邀在一些学校成立了孙红芳烙画名师工作室,将自己的烙画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并且,她多年前就动员美术功底扎实的女儿陈雪莹利用节假日跟自己学习烙铁画,经过几年的学习,女儿现在已学有所成。弟子中,很多让她引以为荣,“三年前的一个学生庄莹琳天赋高又刻苦,现在就职于镇江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得很不错,并且一直坚持着烙铁画的传承,让我很欣慰。还有,你看我这画室里很多精品都是聋哑学生烙的。”

虽然已近天命之年,而孙红芳却想在烙铁画上焕发第二春。“近几年,我一直在创新宣纸烙铁画,并且有所成就。另外,我这几年一直在寻访丹阳古迹,收集素材,想要做一个烙铁画丹阳古迹系列。”说着,孙红芳给记者展示了她最近烙画的《季子庙》《十字碑》《西门大街》《天禄》《万善塔》等丹阳古迹画。“这些都是我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烙画的,光是烙画这几幅就花了我三个多月的时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后我将渐渐充实我的丹阳古迹系列。”孙红芳说,下一步,她将继续创新,加强创作力度,希望烙画技艺在丹阳土地上遍地开花。

链接:烙铁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利用电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铁画将传统中国画融于其中,是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它起源于明清小商品经济发展时期,主要用于小商品的装饰。

它的特点是古朴、典雅、立体感强,以一把普通电烙铁为笔,以火为色,高温代墨,以三合板为纸,用高温致木板不同程度的炭化原理,以黑、黄、焦的调子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画种,风格独特,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