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十六年为敬老院送温暖

核心提示: 近日,在冬日暖阳下,看到一位老人奋力骑着一辆车,将满载的爱心物品送到了司徒镇敬老院,受到孤寡老人的热烈欢迎。

本报记者 旦平 通讯员 司宣

近日,在冬日暖阳下,看到一位老人奋力骑着一辆车,将满载的爱心物品送到了司徒镇敬老院,受到孤寡老人的热烈欢迎。

据敬老院内老人介绍,这位好心人名为臧克俊,因为他的年纪也跟敬老院内的老人们不相上下,再加上他一向把老人们当自家亲人一样对待,为此大家平时都亲切地喊臧克俊为老臧。

今年已经是老臧连续16年为镇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温暖了。

臧克俊近照。

记者 旦平 摄

16年坚持,源于一次借衣服

臧克俊是地地道道的司徒镇谭巷村臧巷自然村村民,回忆起自己首次萌发慰问老人的想法,今年已经71岁的他笑了笑告诉记者,这都源于一次借衣服。

早年间,同村的好朋友请臧克俊去帮忙接亲,可那时的他家很穷,连一套像样一点的衣服都找不出来,这可急坏了他。“当时可丢脸了,多年的好兄弟喊你去接亲,但是你自己却没有一套像样点的衣服,穿得破破烂烂地去接亲,要丢兄弟的脸呢。”臧克俊告诉记者,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在一家厂房看门的朋友知道他的窘境,便把自己舍不得穿的一套衣服借给了他。就这样,臧克俊顺利地帮好朋友接到亲。“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接亲放鞭炮的时候,不小心还将衣服袖口烧掉了一点,还衣服的时候,还怪不好意思的。”时隔多年,臧克俊笑着说,当时那个在厂房看门的朋友并没有怪他。

几年后,臧克俊有一次在街上碰到那个看门的朋友,询问近况的时候,得知这个老朋友住进了敬老院,而在敬老院里还有一些跟他年纪差不多的老人家。由于从小就深知生活的艰苦,臧克俊非常同情生活困难的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当时,原司徒敬老院的老人有11位,我便掏1100元给敬老院。”臧克俊回忆道,当时自己的收入并不高,但我还是想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们。

由此开始,臧克俊就坚持每年去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定期送温暖,这个事情一干就是16年。

慰问老人,全家齐上阵

臧克俊在司徒镇经营一家规模不大的水泥店,平时工作很辛苦,经常是老板伙计的活儿一起干。他告诉记者,每天5点不到就需起床将水泥、黄沙装上货车,然后再运到目的地,等到忙完工作有了闲暇功夫时,他就会到敬老院里陪老人们唠唠嗑,听听老人们在生活上还有什么需要等。“我资助的钱并不多,因为我一年的收入也就在4万元左右,我只是希望尽我所能地让这些老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

他说,他自己也穷了半辈子,如今儿女们也都成了家了,生活终于走上正轨,所以希望能尽量帮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过得好一些。“小时候,我家里非常穷,全家七口人窝在一间草房里生活。虽说父亲生有我们五个子女,但只有我一个男丁,所以我得扛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而当我结婚后,我自己又有了5个孩子,我记得当时难得买上一个苹果,为了公平起见,每个孩子也都只能咬上一口。”臧克俊说,他15岁便出门学艺成为一名瓦匠,20岁便当上了一家建筑公司的组长,当了20多年的瓦匠后,又在家里搞起了规模化养殖。

“当时也是穷,为了多挣钱,我把自己家改造成养殖厂,养了百来头猪,3000多只鸡。”臧克俊说,当时白天要去镇上卖鸡和鸡蛋,晚上回来喂猪,一躺到床上便呼呼大睡了。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10点多,邻居家按照习俗放鞭炮,噼里啪啦地一响,自家里养的鸡受了惊,顿时飞来飞去叫个不停,等到半夜醒来给鸡喂食才发现,死了300多只鸡,他也没说什么,只能自认倒霉。

在司徒镇上经营建材店的女儿兴许是看到臧克俊一天到晚很是辛苦,便让父亲来帮忙,不让他再继续养殖家禽。臧克俊也想通了,一方面确实养殖很辛苦,利润低,没有销路,而且损耗还大,自己也实在是忙不过来。后来,女儿因为还经营其他店铺,实在照看不了建材店,臧克俊便盘下店铺,从事售卖水泥。

5个孩子工作稳定,家庭和谐,都非常支持父亲做善事,良好的家风得以传承,2013年,女儿女婿主动提出要每年捐助5000元给敬老院。不光如此,逢年过节,臧克俊都会带着家里人一同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们,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的。

多种方式,全方位关心老人

“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扶,更需要他人的关心和陪伴。”臧克俊说。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记者了解到,他对敬老院的老人慰问很讲究方法。臧克俊平常不仅经常会自己跑到菜市场去买好多菜送到敬老院,闲暇时还会亲自到厨房给老人们做饭烧菜,重阳节,他还会出钱租一辆大巴车把这些老人送到饭店里一起吃个团圆饭。“平常这些老人家难得有上饭店的机会,于是我就会建议大家趁节假日一起到饭店尝鲜。”

臧克俊在看望老人时了解到很多老人还没有到过镇江,流露出想外出看一看的愿望。在征得敬老院和镇政府的批准后,他租了一辆大巴车,组织几十位老人到九里季子庙、镇江金山、伯先公园、句容宝华山景点旅游,并聘请了一名医生和5名看护人员全程照料,所有费用则全部由他个人支付。

他不仅给老人们买来了衣服、鞋子以及茶杯、毛巾等生活用品,有一年元旦前还邀请丹阳戏剧团到敬老院演出。“演出那天,老人们一早就聚集在一起,一些老人还咿咿呀呀学唱起了锡剧,乐得合不拢嘴。”

去年9月27日上午,他和谭红宾两人主办并出资邀请了330名司徒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和谭巷村65周岁以上的老人们在镇上的一家饭店举办谭巷村老年协会中秋联谊会,共同迎中秋、庆国庆。

十六年来,臧克俊的默默敬老情,为司徒镇敬老院和贫困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曾被评选为镇江市第五届“大爱之星”。事后有人问他:“你平时做小本生意也不容易,为何对孤寡老人如此慷慨呢?”

臧克俊说:“这些年来,依靠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几个子女通过经营也走上了致富路,家人对我的举动也很支持,为敬老事业花点钱算不了什么,我这样做只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点心,出一份力!”

记者感言:

毛泽东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当做好事变成了一种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带动更多的人,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臧克俊一直热心敬老事业,他以身作则的表现感染了家里人,为做好事,全家齐上阵。老人慰问老人这种事情不多见,而且他的资助与其他那些与敬老院结对单位的资助性质不同,他主动联系上敬老院要求帮扶,虽然他每次的资助有限,但他重在与老人沟通,从生活上全方面地关心着老人们。

其实臧克俊不光是做了慰问敬老院这一件好事,他还积极热心参与村里公益事业。2016年,他带头集资了6万余元修建了村里通向祖坟的道路。道路修建时,他还天天在施工现场协调因道路修建带来的种种矛盾;司徒镇文体广场刚建成时,他见大家都是站着观看表演,便出钱购买了99张塑料凳给来文体广场游玩的人歇息,还购买了两盏大灯,照亮整个广场。

一个人偶然做一件好事不稀罕,可如果一个人坚持十几年做好事,那他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而臧克俊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