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夕阳情最真

——记80级丹阳师范民师班师生再聚首

核心提示: 三十年前,他们在校园里相识,怀揣各自的理想而奋斗。时光易逝,岁月催人。三十年后,虽各奔东西、聚少离多,有的甚至失去联系,但他们始终惦记着彼此。今天,他们带着久违的思念和期盼,重叙旧情,共话友谊……

本报记者 魏裕隆

三十年前,他们在校园里相识,怀揣各自的理想而奋斗。时光易逝,岁月催人。三十年后,虽各奔东西、聚少离多,有的甚至失去联系,但他们始终惦记着彼此。今天,他们带着久违的思念和期盼,重叙旧情,共话友谊……

一周看点01 王祖祥 摄

王祖祥 摄

忆当年同学情

“哎呦,是你啊,这么多年,没什么变化啊。”“还认得我不,叫得出我名字来吗?”老年大学教室内格外热闹,1980级丹阳师范民师班的22位同学和他们的5位老师相聚在这里,大家亲切地打着招呼,说是老同学,尽是新面孔,他们彼此回忆着对方的名字和当年脸庞,分享重逢的喜悦以及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我们这些老同学当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也有64岁了。”68岁的钱炳山是这次同学聚会的组织者之一,他告诉记者,为了同学会能如期举行,他费尽心思找老同学,一边托朋友打听,一边从仅有的地址寻找。经过长时间的苦寻,才终于联系上部分同学,但仍有些同学难以找到。有的由于换了号码、搬了家,还有的已经离世,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他们的亲戚或朋友。得知这次聚会的消息后,一些在丹徒、句容、扬中、金坛等地的同学也都赶了过来。要与分别多年的老师和同学见面了,从大港赶来的赵桂庆激动得一宿没睡。他回忆,那时候考师范是贫困学子的第一选择,因为学校包分配,每月还有20元的生活补贴。69岁的赵桂庆说,当时同学们思想单纯,积极向上,友谊纯真,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与其他学生相比,学习上有些吃力,但学习好的同学都愿意帮助他,给他辅导课程。毕业后,赵桂庆分配到了江苏省大港中学担任校长秘书。“退休后,我一直与部分同学保持联系,今天终于见到他们了。”赵桂庆格外珍惜这次相聚的机会。

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有那么一批素质优异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专,成了国家包分配的中专生。这批中专学生包括四个领域: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范。很多初中或高中毕业的优秀青年便通过教育部门的招聘,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成为教育战线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最大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够“转正”成为公办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我记得是1968年在河阳中心校做民办教师的,当时条件艰苦,为了“转正”就考了师范,当时招考年龄到36岁,我算是搭上末班车了。”今年75岁的王根宝感慨,他们这批师范生,当时上有老下有小,既要为家庭生活事操心,还要在校学习,虽然生活艰苦,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师生情永难忘

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了这次聚会,组织人钱炳山还请来了几位老师,当年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文选老师张玉坤,论古道今,豪放洒脱,引经注典,引人入胜;功底深厚的美术老师马士良,教学色彩画、连续纹样花边等得心应手;语文基础老师徐晓华,教学认真、关心同学……当年,老师们那熟悉的身影,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如今都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和幸福的往事,深深地印在同学们彼此的心扉。虽然各个课程的老师都聚在了一起,但唯一遗憾的是班主任许孝悌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参加这次聚会。“同学们,你们好,这次聚会,我未能来参加,但是师生情谊永不变,作为老师,我们和你们是人生途中一段时期的同行者,这是一种缘分;同样,你们同窗两年,也是那段时期的同行者,这是更为难得的缘分。在师范所结成的友谊,应该是你们人生中最为纯洁的友谊,因为没有任何功利掺杂其间。今天,不论地位的高低、职位的大小、家庭的贫富,希望大家都能用平等的心情欢聚,用在校时的方式交流,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也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生活愉快,美满幸福……”钱炳山特意用手机录了视频,带着老师满满的祝福播放给同学们看。画面中,许老师面带微笑,用朴实的语言祝福着同学们。在座的师生们纷纷感慨万千,眼含泪水,想念之情溢于言表。

一生情永珍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相聚是美好的,同学们的热情洋溢在脸上,快乐激荡在心间,相聚使他们重温了那一同走过的岁月。当惜别之时,眷恋难舍又再合影作别。他们珍惜过去的那份纯真,更祈盼来日相见!

责任编辑:周娜
相关阅读: 同窗 夕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