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络聊天工具多了“群”的概念之后,可以说直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人对那个绿色的微信对话框欲罢不能,工作、学习在微信群,讲八卦、购物在微信群,甚至连找对象都在微信群。不知不觉,手机里的微信群越来越多,花在上面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今天,记者就来和你聊一聊——
说说你手机里的微信群
本报记者 周娜
你的手机有哪些微信群?
丹阳人手机里一般有几个微信群?记者曾在丹阳日报微信公众号上做过调查,近百名微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手机里有1~3个微信群的,约占21%;有4~6个微信群的,约占41%;有7~10个微信群的,约占18%;有11~15个微信群的,约占7%;有15个以上微信群的,约占13%。也就是说,多数丹阳人手机里都有5个左右的微信群。
“家族群、工作群、战友群,我手机里有这3个群就够了。”因为工作需要,50多岁的微友“老高”不得不下载微信,平时在群里聊天并不多。
“手机里除了公司群、家族群、同学群、家长群外,我还和几个客户建立了一个客户群,分享经验、交流信息,带来了很多方便。”从事电器销售的微友“卓sir”告诉记者,他的手机里有5个微信群。
“学生时代的各种同学群、社团群、活动群、宿舍群,工作以后的单位群、办公室群,还有家族群、闺蜜群……前不久,小区里又建立了一个业主群,我拥有的微信群已经轻松超过10个了。”20多岁的微友“贝贝”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了一些基本的群外,大家手机里还多了许多“花样群”。比如水果店里买个水果,会有大叔拉你进个水果群;参加婚礼抢红包,会被拉进抢红包群;淘宝购物,会有人拉你进个“褥羊毛”群……如今,微信群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另外,微信后台数据分析显示,越年轻拥有的群越多。不过,使用微信群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两年前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必不可少,现在生活离不开微信群了。”70岁的张奶奶接触微信两年,充分感受到了网络时代的“魅力”。她告诉记者,自从两年前儿子给她买了一个智能手机,每天的生活开始多姿多彩起来。“老同事群、老邻居群、家族群、社区群……每天群响个不停,热闹极了。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和同事、邻居们聊天,和家人们视频、收发红包,赶上智能时代,真好……”
微信群是否占用了你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采访中,大家表示交流信息、沟通联络,微信群很方便,但是过多无用的信息和无关人员也给他们造成了干扰,有微友甚至称,自己快被微信群“绑架”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里的微信群越来越多了。工作群、同学群、业主群、朋友群、家人群、……有时候点开手机微信来,发现有一大串的未读信息。刚开始每一个群的信息我都会仔细查看,甚至还‘爬楼’,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时间一久,我就没这个精力了,特别是有些微友们常常在群里聊私事,我觉得很郁闷,为什么他们不可以加微信私聊呢?此外,还有不少‘请群里好友帮忙给1号宝宝投票’‘我要集齐×个赞,请大家帮忙’等拉票拉赞信息。看得我身心俱疲,感觉都要被群‘绑架’了。”微友“梅玫”告诉记者。
有这种感觉的不止微友“梅玫”一个人,微友“简单”的儿子今年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他已经被学校的班级群搞得苦不堪言。“好几次,我正在开会,调成震动模式的手机就启动轰炸模式,震个不停。打开微信,发现只不过是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张孩子们上早操的照片或一个公告,几十位家长就开始在群里各种回复和讨论。”
如何正确对待微信群?
微信群,其实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每一个在群内的人,都扮演着特定角色,也应当遵守法则。比如:领导应当体谅下属,给他们更多的闲暇空间;朋友应该有所底线,不要影响他人的生活;而最亲密无间的亲人,也应该学会适度关心,不要去干涉、打扰属于他人的幸福时间。
那么面对微信群的“骚扰”,你会选择怎么做呢?“在微信群里认识新朋友是一件开心事,但当微信群成为扰人的因素,就变成了一件烦心事。微信群可以用,但一定要巧用。”微友“小资生活”建议,遇到群“骚扰”,可以选择不看、屏蔽或者退出,“如果是自己不愿看的心灵鸡汤、搞笑段子、帮忙投票或砍价等内容,选择免打扰、不看信息、直接删除信息,或选择退出也是可以的。”
一些无关紧要的微信群可以退出,但对于家长群、同事群、工作群出现一些“骚扰”现象,微友“叮当”认为大家应该容忍,甚至适应,“即使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有时也要改变自己,去容忍或者适应,退一步海阔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