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在窑厂生活的他们

核心提示: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城市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你是否会想到它们是用什么垒砌而成的?

“在艰苦中感受温暖,在生活中学会独立”

——走近在窑厂生活的他们

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城市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你是否会想到它们是用什么垒砌而成的?

砖,这是建筑最基本的材料。

而说到砖瓦厂,我们眼前会浮现出一幅一群脸上沾满灰尘、衣服脏到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浑身大汗淋漓的男人在高温的窑洞中干活的场景,他们工作异常辛苦。但调转镜头,走进窑厂中妇女和孩子们的生活,亲身感受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又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母亲的背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城市建设离不开砖,而砖是需要通过窑厂一炉一炉烧出来的,于是那些窑厂工人成为了城市建设中最关键的基石。在盈海砖瓦厂,工人大多来自四川、贵州等西部地区,他们背井离乡,远离故土,为城市“安得广厦千万间”,给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窑厂里,男人们在高温的窑洞中做着上砖坯、下砖块的体力重活,女人们则在户外负责翻换砖坯、覆盖草垫和装卸车,她们每天搬砖、运砖,好像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女人,她们在搬砖的时候手上不习惯戴防护措施,因为“戴着手套干活不方便,速度也慢。”那一块块砖,就靠一双双手去搬运……这双手在繁重艰苦的劳动中越来越粗糙,也有了深深的口子。记者在砖坯晾晒场看到,女工们把一块块刚刚拉制成型的砖坯码放整齐,那一车砖很重,但她们拉起来“说走就走”。

因为来不及照顾子女,她们的孩子多数在妈妈的背上、腿边,或在一米高的砖坯墙边玩耍。记者注意到,一位母亲背着孩子,不断地弯腰来回码砖块,工作一会儿就撑腰休息一下。“孩子还小,没人带,独自放家里也不放心,只能背着孩子来做工,歇下来就没有工钱,没工钱吃什么呢!”阿尔尼作说完深深地叹了口气,手上的动作却一直没有停。

走近父母工作岗位  体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相较于现在不怎么做家务甚至从来不做的孩子,14岁的阿古尔呷懂事得让人心疼。记者看到她时,她正在给砖块盖草帘,盖完后再扯一块大黑布铺上,在盖黑布的时候,阿古尔呷没有那么大力气,就将整个身体往后倾斜使劲地拉着。“我爸妈在窑厂工作,每次回家他们的衣服总是脏脏的,也总是很忙,周末也难得见他们休息,所以我想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工作。”阿古尔呷告诉记者,她一开始对于父母做的工作十分好奇,缠着父母想去他们工作的工地看看,到了工地,她才真正地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此后,她空闲的时候就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旁干活的阿古尔呷的母亲欣慰地说道:“孩子很懂事,总是主动地帮我们分担,也从来没有说过辛苦。”

“好好学习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

走到工人们的居住区,一片低矮的工棚进入视野,一群小孩子在门口嬉戏玩闹,走过水泥与泥地交织的小路,走进他们的房间。屋内,只见一张床占据了房间三分之一的地方,一家人的生活用具都“塞”在了这间不大的屋子里,环顾屋内,只有一扇门和一扇小小的窗,但在这压抑的环境中,拿个小桌子坐在床上写作业的尔古莫子作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时不时咬着笔头思考问题,认真地写着作业。

尔古莫子作的母亲提起她的成绩很是骄傲。“我工作忙,没有时间操心她的成绩,好在这孩子从来不需要我们操心,但我们最对不起孩子的事情就是不能给她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尔古莫子作提起她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时,小脸满怀憧憬。她说:“我想好好学习,成为一名警察,我要保护我的父母不受欺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本版摄影 记者 萧也平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