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8个“世界粮食日”。40年,弹指一挥间,历史让我们感到骄傲。
改革开放40年,粮食流通历经统购统销、价格双轨制、购销市场化等多个历史阶段,实现了从温饱到品质的嬗变,常州粮食的变迁折射出了时代的发展。
40年发展,常州粮食安全保障靠敢为天下先的果敢,率先赢得了竞争优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着力构建现代粮食安全、质保、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制机制,在粮食安全发展道路上创出了“常州经验”。
如今,常州粮食部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担当。
一群满怀责任、富有激情的开拓者,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借“质”发力,品“质”共享,坚定执着地将“创新蓝图”变为现实,在“种好幸福树 建好明星城”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创新驱动、聚力粮安、集聚势能、斩关夺隘、砥砺奋进。
工作部署再落实
落实责任 开创多项全国第一
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作为鱼米之乡的粮食主销区,常州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保障,粮食生产,在实现“十一连丰”的基础上,向绿色、优质、高效发展。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2016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与各辖市区政府签订粮食安全目标责任状,并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由市粮食局、市委农工办、市农委、市发改、市财政等14个部门组成的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组,使全市粮食安全有了根本保障和抓手。2017年,由市粮食局牵头圆满完成粮安责任制“首考”,省考核组对常州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粮食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粮库建设均走在全省前列予以充分肯定,全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获“优秀”等第。溧阳、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的粮安综合考评得分都在90分以上,同获“优秀”等第。
粮储安全开创多项全国第一。运用最新的绿色储粮技术管好储备粮,让百姓吃到放心粮、优质粮。成立于1991年10月的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占地233亩,总仓容15万吨,承担着中央、省、市三级储备粮运与管理任务,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和应急保供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地方储备粮库中,常州城北粮库于2009年承担国家发改委信息化试点工程项目,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粮库信息智能化,开创了全国“数字化粮库”之先河。利用智能信息系统,对粮堆温度、湿度、气体实行在线监测,率先在全国实施先进的低温、绿色储粮新技术,实现了移动管理模式的粮情实时监管,使储粮向无污染、无损害、低损耗的方向发展;2011年,利用光伏技术,在全省粮食系统首家建设完成“阳光屋顶”工程,年均发电量达300万度;2012年,承担国家粮食局“区域粮食流通应用试点项目”——水源热泵低温储粮技术在全库推广应用,确保了每一粒粮食的最佳品质。按全年储粮规模10万吨测算,每年可减少粮食损耗80吨,不仅实现企业节能增效,同时有效解决高温湿热地区偏高水分粮食的安全度夏难题,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创造多项全国第一的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
质量监管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全市法治粮食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监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台了《常州市超标粮食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市粮食局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机制,提升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的规范性;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和“双随机”工作模式,实时远程监控市储粮和成品储备粮状况;开展企业信用评定, 52家粮食企业被评为A级信用企业。2017年,市粮食局成功创建全国百家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强基固本 护航龙城跨越发展
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节点在存储。随着粮食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粮食安全储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低温、绿色储粮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成为现代仓储的主流方向。历经40年发展,我市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由原来的低端仓储发展到目前现代信息化粮食仓容占比达69%,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收储矛盾。
有序推进现代仓储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国有粮食仓储规划实施意见》,完善和细化了国有粮食仓储建设规划。常州现已积极争取到上级政策支持及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维修改造危仓老库约6万吨、新建现代仓容1万吨,已形成了1个市级现代粮食物流中心、3个辖市区粮食中心储备库、17个乡镇级主要收储库的“1317”三级仓储管理体系,是全省第一个完成国有仓储专项规划编制的地级市。全市现代信息化粮食仓容也由过去的一无所有到目前的41.5万吨,占比达69%,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稳步推进智慧粮食建设。自2009年城北粮库率先在全国建成“数字粮库”以来,常州的智慧粮食建设也由点到面全面铺开,2016年建成的常州粮食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把全市所有的物流园区、中心粮库、应急储备库点等联网成片,实现政策性库点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一数一源”,将我市的粮食信息化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信息管理系统的新颖、实用得到江苏省粮食局的肯定。2015年12月,全省粮库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常州召开。
建设三大粮食特色基地。常州现已建成以“粮食文化、企业文化、廉政文化、党建文化”为主题的常州粮食文化馆,以“粮食品种、储粮虫害、超标粮食、质量检测”为主要内容的常州粮食质量科普馆,集“应急保供、放心示范、军粮供应、品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常州市品牌粮油展销中心,常年向社会开放。三大粮食特色基地,不仅为常州市民提供了一站式购物体验,成为全市中小学生爱粮节粮教育实践基地,也成为常州粮食文化展示、参观旅游胜地又一绝好去处。
粮食产后服务
完善体系 始终坚持食惠民生
改革开放40年成果巨大。粮食保障从过去强调“吃得饱”,到现在的“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得方便”。近年来,常州不断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放心粮油供应体系和粮食安全质量监管体系,紧紧围绕粮食安全保供目标,筑牢耕地保护、产能提升、流通储备三道防线,牢牢掌握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健全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制定实施全市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建设规划,按照政府引导、分级负担、社会参与的原则,整合现有军供站点、放心粮油店、应急供应网点资源,建设军民融合保障网点,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同时,采取企业自愿、政府认定、部门监管、合同约束、动态调整等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运输和经营企业承担应急供应任务,实行政策扶持、统一挂牌。截至目前,常州有市级粮食应急加工企业14家,日加工能力1800吨,107家应急供应网点实行统一挂牌。去年12月,常州在全省首次开展省、市两级联动粮食应急桌面推演,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确保粮食应急供应。
巩固放心粮油供应体系。不断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持续完善示范企业评审和淘汰机制,发挥示范企业在全社会的标杆和引领作用,组织“放心粮油”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不断扩大“放心粮油”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从2004年首次开展“放心示范”评审以来,目前拥有市级以上放心粮油示范企业48家,其中国家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13家,各类放心门店近200家。积极参与实施江苏好粮油行动计划,以好粮油标准为引领,普及好粮油知识,加强质量控制,服务、指导本地规模粮企优质品牌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在原有的优势特色基础上加强品牌创建,努力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展示交流平台和宣传推介平台,在品牌培育、标准提升方面有新突破,增加了市场绿色优质粮食供给,优良食味水稻占比达44%。
完善粮油安全质检体系。建立以市级检测机构为中心,由辖市区专业粮油检测机构组成的全市粮油质量检测布局,加强粮食收购入库和入市质量检测,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推进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粮食流通全程可追溯管理,加强对农残、重金属、真菌毒素等超标粮食管控,常州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的重金属检测重金属元素检测能力由过去的铅镉汞砷4项扩展到目前的20项,重金属检测能力位居全省粮食系统排名第一。同时,坚持质量检测向一线延伸,目前常州城北库、溧阳市南渡库、武进中心库、金坛区薛埠库等库点的质检体系也日趋完备。
低温检测 粮食收购
“五代”服务 助力农民丰产增收
粮食产后服务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收益,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近年来,我市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组织,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助力农民丰产增收。
托底收购让农民放心种粮。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优化粮食库点布局,改善仓储设施,统筹设立粮食收购网点,制定并实施非正常年景和粮食质量异常情况下粮食收购应急处置预案,帮助农民减轻损失,防止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市场。自2006年实行小麦、稻谷按最低收购价收购至今,已整整13年。据初步估算,按最低保护价收购,每年可促农增收上千万元。
“五代”服务解除农民后顾之忧。紧扣“五代”服务,加快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7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十三五”建设规划,其中,总投资535万元的溧阳市南渡、禾丰和海斌农机等3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已经建设完成,服务范围覆盖4个产粮大镇;金坛区的江南春米业、江南制粉等2家粮食服务中心预计明年建成;武进和新北两区依托常州希望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和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两家国有企业,通过烘干能力建设,为农民提供粮食代烘干服务。据了解,在财政支持约100万元的基础上,武进区在横山粮食收购点投资280万元建设了10套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120吨;城北粮库自筹资金40万元,以库内干粮线为框架,以除杂为主,完成粮食产后服务一期工程。
产销合作助力农民丰产增收。积极向农民宣传国家粮食收储和优质优价等政策,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推广适用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储粮以及对粮食分档升值。按照互惠互利原则,我市鼓励涉农企业与主产区建立更加紧密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企业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粮源基地和仓储物流设施。建立健全区域性粮食产后服务网络,延伸粮食加工产业链,开发新型优质健康粮油产品,推进粮油深加工和副产品循环利用,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引导粮食物流和加工企业适度集聚,为农户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着力打造区域公共服务品牌。2017年,常州城北粮库获省名牌(企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