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大户梅金才实施再生资源利用项目

生物质颗粒让秸秆“变废为宝”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丹北镇管山村帽山组大坟山荒地的金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时,56岁的种养大户梅金才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座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千米的秸秆造粒库房就是他施展变废为宝“魔法”的“实验室”。

种养大户梅金才实施再生资源利用项目

生物质颗粒让秸秆“变废为宝”

记者 须俊 见习记者 姚磊

“我这个可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在今年水稻收割前搞起来后,就能有效将农田秸秆制成生物质颗粒,从而化解秸秆禁烧难题。今天请你们过来参观我这个生产项目,就是希望媒体帮我吆喝,好让周边更多种粮大户将农作物秸秆提供给我。”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丹北镇管山村帽山组大坟山荒地的金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时,56岁的种养大户梅金才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座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千米的秸秆造粒库房就是他施展变废为宝“魔法”的“实验室”。

走进金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放在一起的一袋袋灌装好的小圆柱状颗粒,每个颗粒长短不一,大约有一根手指头那么粗。记者数了数,一共有12袋。提到这些“宝贝”,梅金才就打开了话匣子:“这就是我们刚刚试产出来的12吨生物质颗粒,它纯度高,不含无法燃烧的杂质,烧起来热值高,产生的灰渣也少。这些生物质颗粒的原料是秸秆、树枝、锯沫、废旧木材等,既解决了困扰种粮大户已久的秸秆去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绿色环保,响应了国家创造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记者在车间看到,整个生物质颗粒生产环节的所有机械设备一应俱全,粉碎机、除尘机、输送带、造粒机和自动灌装机呈流水线作业的形式展现在眼前。说到产量,梅金才喜不自禁:“我现在虽然只有这一条生产线,但是每天至少能产10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年销售量将超过3000吨。”见到记者对这些颗粒燃料的销路表示疑惑,梅金才表示,经过他的了解,现在的锅炉企业非常喜爱使用这种生物质颗粒燃料,因为它不含硫磷,不会腐蚀锅炉,可有效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公司现在主要将这些颗粒燃料卖给当地的蒸汽锅炉企业,每吨能获取几十元的利润,虽然利润不高,但是我们产量高、销量大,薄利多销才是我的追求。”梅金才解释道。

谁都想不到,能将整个可再生资源利用项目支撑起来的梅金才,是个个子不高且右腿残疾的中年汉子。他坦言,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当地村委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实施之初,秸秆等原材料的来源是困扰我的一大问题,我腿脚不便,去哪里收这些秸秆呢?我们管山村村委和丹北镇政府知道了我的困难,主动为我牵线搭桥,联系本地种田大户,呼吁他们将稻、麦秸秆集中起来,并无偿提供给我。在颗粒燃料制成后,还将给予我一定的补贴。假如没有这些扶持政策,在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这条崎岖坎坷的道路上,我必定寸步难行。”梅金才感慨道。本着一颗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梅金才特意召集当地剩余劳力成立了一支十余人的专业收购团队,准备在农忙季节通过两班倒的形式去农田将秸秆打包运回公司,在开展环保生产项目的同时还可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令乡亲们对他赞许有加。

“由于稻、麦秸秆收割只有两季,要想做到全年不停产,就必须将收集的秸秆储存起来,而存放久的秸秆会转潮霉变,直接影响到生物质颗粒的生产。因此,下一步我们准备引进高温烘干机,它既能解决潮湿秸秆的烘干问题,又能保证成品颗粒的干燥和燃烧效果,可谓一举两得。”梅金才在忙着做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下一步规划时,还不忘畅想未来,他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等到将来资金充裕了,我还会继续投资,多添加几条生产线,将企业做大,做丹阳最出色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基地!”

图为梅金才(右)在查看秸秆生物质颗粒。

见习记者 姚磊 摄

扫一扫,关注丹阳日报有机农场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