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汉字的忧患得失

核心提示: “‘你还经常用笔写字吗?’‘现在都用手机发信息,用键盘打字,我已经很少用笔了。’电脑的普及和输入法的普遍运用,为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使得愿意提笔写字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成了大部分人的‘通病’。”

本报特约评论员 秦曼村

“‘你还经常用笔写字吗?’‘现在都用手机发信息,用键盘打字,我已经很少用笔了。’电脑的普及和输入法的普遍运用,为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使得愿意提笔写字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成了大部分人的‘通病’。”——《熟悉又陌生,“尴尬”一词难倒一大片》(8月31日《丹阳日报》)

古人说,字如其人,书法或写的字可以体现人的内心,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能写一手漂亮字曾经是很多人心之向往的一项技能。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键盘鼠标戳屏,而丢掉了笔杆子,逐渐形成了提笔忘字的尴尬局面。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子输入较汉字书写具有快捷、方便、易存储等优点,但是汉字承载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不论是方正的楷书、隽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都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哪怕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现代科技带给人们各种智能输入法,在过于追求高效便捷的时候却剥夺了人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静心思索的机会。我们应该知道,汉字正是在国人的提笔书写中得以传承,文明正是在方方正正中得以张扬,在那一笔一划中流淌着的是老祖先的文化血液。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它记录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经长期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华夏文化最有效、最广泛的载体之一。汉字是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果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的载体,如果遗忘的话,就会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不管我们是什么社会层次,不管我们是什么年龄阶段,都有传承汉字的责任,不管我们有无写字的机会,内心中都应当承担起一份责任。

千百年来被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这不能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更多的是我们对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的推脱。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记。汉字是文化的根,是滋养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不要“握着鼠标笔杆”,而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