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扬州榆林深化苏陕协作:助力拔穷根 共铺小康路

核心提示: 有一种情谊叫心手相牵,有一种激励叫共同发展。夏秋交替的陕北大地,处处涌动着扬榆携手精准扶贫的热潮。

扬榆两地共同实施的绥德县万亩果树标准园项目。

记者 周晗

有一种情谊叫心手相牵,有一种激励叫共同发展。

夏秋交替的陕北大地,处处涌动着扬榆携手精准扶贫的热潮。

2016年底,江苏扬州、陕西榆林,两市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部署,携手结为友好城市,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2017年,扬州市先后分两批选派了19名干部到榆林市以及该市下辖的8个国定贫困县(区)挂职,开展对口扶贫和经济协作工作。一年时间过去了,他们的帮扶工作进展如何?

近日,扬州记者随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赴榆对口帮扶集中采访小组,翻越黄土高坡、穿行深沟涧壑,听到看到了扬州帮扶干部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用真心和真情演绎的一个个对口帮扶生动故事。

    政策结对

    深化苏陕协作,对口扶贫经济协作结硕果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在这片土地上,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纵横交错,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水乳交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几代人厮守着黄土窑洞,行走在山坡沟涧,用双手和简陋的农具一遍遍翻刨贫瘠的黄土地,用望天收的小米、高梁养育着儿女,他们因资源匮乏而世代贫苦。

根据“苏陕协作”统一部署,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扬榆双方协商编制完成了“十三五”扬榆对口扶贫和经济协作规划。为把对口扶贫落到实处,我市专门制订了《关于扬州市对口帮扶榆林市脱贫攻坚和经济协作的实施意见》。扬州选派的19名干部和医疗、教育专业人员深入榆林帮扶一线,启动实施了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人才交流、文化交流、社会扶贫等一系列协作项目。

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贯彻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把对口协作工作作为扬州应尽之责、分内之事,确保我市对口扶贫工作贴近榆林所需,力尽扬州所能,突出扶贫主题,走在全省前列”,市委书记谢正义一再强调,要切实帮助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人口提高就业能力,确保苏陕协作资金推动的产业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果,不折不扣、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帮扶的关键是要变输血为造血,通过产业项目落地,引导当地发展经济,实现自我造血能力提升。”扬州市对口帮扶榆林市工作组负责人介绍,2017年,“苏陕协作”下达到榆林市的帮扶资金为6300万元(含2016年1800万元),需要组织实施项目44个,其中产业扶贫项目36个、劳务协作项目8个。截至目前,44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已带动1.37万人实现人均增收受益1440元。

    文化结缘

    曲艺同台、非遗走亲,两地文化多元交流

从榆林市区出发,穿过无定河,翻越盘龙山,一路颠簸80多分钟,终于来到了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的米脂县城。

“我们已经实施了山地苹果防冰雹网、劳务协作、生猪定点屠宰场搬迁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项目,带动当地贫困人口1204人脱贫。”来自高邮市的挂职扶贫干部周启泉对自己团队所做的项目如数家珍。

记者一行没有在米脂县城多逗留,便驱车奔赴一个特殊的帮扶项目——杨家沟亮化工程。

杨家沟位于米脂县城东二十公里,是当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今年以来,高邮米脂通过“三镇三村”携手协作,在杨家沟景区投入1000多万元,因地制宜建起了停车场,实施了景区亮化、绿化等工程。

“杨家沟是红色教育基地,由于之前没有路灯,留不住人,来这里参观的每年不超过15万人,如今有了灯光,景色更好看了,每个月的参观者就达到20万人,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10多万元。”杨家沟镇驻村干部自豪地说,现在的杨家沟是黄土高原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载体。扬州对口帮扶实施项目建设的同时,还围绕扬榆两地文化走亲、产业开发,积极探索文化结亲、产业结缘。

“扬榆两地文化交流有历史渊源。”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说,榆林小曲的曲目如《喜千秋》、《扬州观灯》,唱词所言之事多数是包括扬州在内的江南流传的故事。

在结对帮扶过程中,扬榆两地积极开展文化“走亲”活动。今年“4·18”期间,榆林市米脂县派出106名民间艺人组成“吹打乐团”,来到高邮开展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为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增添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扬榆两地通过文化结缘,开展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空间广阔。”刘斌表示,要充分发挥扬州、榆林都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开展多元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共赢。

绥德县艽园沟农民拓红芬夫妇在劳作。周晗 摄

    协作结亲

    扶贫扶智,教育和医疗开辟帮扶新路径

“宁可脚板磨起泡,也要帮扶到家,绝不能丢了扬州帮扶干部的精气神。”这是几天采访下来,记者听到的所有挂职扶贫干部的共同心声。为开展深度协作,两地结对以来积极开展互访学习、考察交流,不断推进双方产业互利合作。去年以来,两市共组织互访学习考察328批次;派驻在榆林各地的扬州帮扶干部倾注真心真情,积极推进产业互利合作、劳务扶贫协作、教育和人才交流、健康扶贫等合作,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授人以渔,方能拔穷根。”扬州帮扶干部深知扶持需用智力的道理,在经济协作项目实施中不遗余力,引导当地群众变“帮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帮助其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在推进产业互利合作中,促成扬州智途科技、恒爱玩具、宝船婴幼儿用品等一批扬州企业在榆林建设起了地理信息产业、“互联网+智慧医疗”和玩具加工等项目。

“扬州派来的这些同志,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手。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扬州的先进理念、发展机会、创业干事的精气神带到了榆林,助推榆林发展。”榆林市委副书记钱劳动表示,在接下来的对口帮扶工作中,扬州与榆林两地将在化工、农牧、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和园区共建、商贸、精准招商、人才交流合作9个领域寻求合作路径,丰富协作方式,通过产业项目合作,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建立榆林市脱贫攻坚、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实干结果

    让高原沟壑里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绥德县城东北方向12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艽园沟的地方,这里在扬州帮扶项目实施之前是荒山秃岭,如今则是果树苗遍野、山地满眼绿。这里是扬榆两地共同实施的经济协作项目核心区,由来自邗江的帮扶干部徐晟等在当地推动实施。

“这里的山地原本是集体的,我们将土地分配到户,在流转后,农户每年可以获得租金收益50元/亩以及1.1亩山地苹果的销售收入。”艽园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秘书刘春阳说,山地苹果每亩可收获1.5吨,给贫困户是按1.1元/斤计算的“保底收益”,也就是说,贫困户从这个项目中每年可得收益3500元,对照当地3050元的脱贫线,受益贫困户均可以脱贫。

“没想到千里之外来的干部,还这么拼命,他们帮扶的对象,可都是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啊!”在子洲县爱妮尔工艺制品公司生产车间,公司负责人王峰一个劲儿地竖着大拇指夸赞,“扬州帮扶干部踏实肯干、能吃苦,这位钱副县长(扬州帮扶干部钱正明,挂职子洲县副县长)去年还被表彰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呢!”

“不少江都企业都和子洲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希望走出去的人,将来回乡能带动一大片。”钱正明说,在帮扶干部引导下,江都不少企业到子洲开展“校企协作”,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招工、劳动力输出”帮扶当地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走进吴堡县寇家塬镇刘家塬头村,大老远就闻到一股幽香。寻香一看,一片片黄色小花正在绽放着,几名村民正在忙着采摘小黄花,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

“这是什么花?这么香!”

“这是昆仑山雪菊。”见到来自扬州的记者,正在采菊的村民自豪地说,村里试种20亩昆仑山雪菊,让村里十几个贫困户当上了产业工人。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还能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不但可以照看孙子,每天还有80元工资。”74岁的贫困户王润花满脸笑容。

“我们已实施苏陕协作项目11个,两地部门、镇村、学校、医院结对共建29对。”挂职吴堡县副县长的仪征帮扶干部骆翔说。

金杯银杯,分量最重是受益方的口碑。

“扬州帮扶榆林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产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实现精准扶贫、有效扶贫、科学治贫提供了有力支撑。”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彩霞说,得益于扬州市大力支持,榆林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22.91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7.0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8.4%下降到5.7%。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