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蚊子恐酿大问题

防控登革热应从防蚊灭蚊做起

核心提示: 我市主要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每年的7~9月份,是登革热流行的季节,也是预防这种疾病的关键季节。

本报讯(记者 眭志辉 通讯员 疾控宣)近期有报道称台湾等地出现登革热疫情,相关地区已加强卫生防控力度。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它们在叮咬登革热病人时,将病毒吸入体内,然后再传播给他人。其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轻者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重者会出现精神症状和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据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登革热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预防登革热的重点在于搞好卫生,防蚊和灭蚊。我市主要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每年的7~9月份,是登革热流行的季节,也是预防这种疾病的关键季节。

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一要及时清除蚊子滋生的容器,对于花瓶等容器,每3~5天至少清洗、换水一次;二要使用杀虫剂杀灭家中的成蚊,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药剂进行杀灭;三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在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防止被蚊虫叮咬。若出现发烧须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及时就诊。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