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延伸,河回转,过了一村又一庄;天蓝蓝,风爽爽,有水一方在丹阳……
下了丹阳高铁,天空渐次廓开,水面映入眼帘,九曲河转呀转,大波小浪掀呀掀,古桥上的一两棵树影,像水上的生动写意……
“天蓝了,水清了,空气也清新了!”化工企业较为集中的丹阳北二环居民这样说,支柱产业是涂料企业的丹阳吕城镇居民也这样说,丹阳市委、市政府断腕治“化”,体现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守护碧水蓝天的决心与勇气。
镇江市副市长、丹阳市委书记陈可可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个阵地战、持久战,我们只能打赢,没有退路。”。丹阳市市长黄春年说,“推进污染防治工作,要标本兼治,久久为功。”
近年来,丹阳市委、市政府紧捏“减、治、管”三字诀,向落后化工产能“开刀”,在丹阳各镇区积极整治下,通过5年的努力,对193家化工生产企业开展第三轮专项整治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51家化工生产企业平稳实现关闭、转产、搬迁、整合或转型。
果断“减”, 顶层设计全方位
化工产业是丹阳起步较早的重点产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化工产业销售占丹阳工业销售量曾达到四分之一以上,在丹阳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丹阳没有设立化工集中区,化工生产企业存在数量多、分布散、污染治理设施薄弱等现象,生态压力巨大。
果断“减”,丹阳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2013年化工生产企业关闭率不低于20%,2014年关闭率不低于40%,其余化工生产企业于2015年底前整治到位。特别是丹阳市重点区域(城市主城区、居民集中区、饮用水水源地)的化工生产企业,在2014年底前全部关闭、转产、搬迁。
关闭化工企业不仅少了税收,还要进行补偿,可谓一项“亏本买卖”。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敢于舍弃一时的GDP增长,换取生态环境的实质性改善,已成为丹阳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为此,丹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第三轮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期间对关闭、转产、搬迁化工生产企业实行奖励补偿的意见》(丹办发〔2012〕56号)、《第三轮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期间关闭、转产、搬迁化工生产企业补贴办法》(丹办发〔2012〕57号)和《丹阳市第三轮化工(电镀)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丹办发〔2012〕58号)等文件,对关闭、转产、搬迁的化工生产企业实行奖励补偿,既有设备、土地、房产的补偿,又有职工安置、转产奖励、进度奖励等政策。对不符合奖励补偿条件但积极配合实施关闭、转产、搬迁的化工(电镀)生产企业,给予适当经济补贴。这样既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从严“治”, 务实举措全过程
政策一出台,不是闹着玩。一时间,化工行业圈闹得沸沸扬扬:有的说,“关了我的厂子,就是断了我的财路!”有的说:“化工行业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理应支持!”
针对化工行业企业主的颇有微词,丹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按照制定出台的多项政策,通过经济杠杆、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注重采取一企一情、一企一档、分类推进的方法,对不同企业、不同产品和不同工艺,组织了专家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注重工作程序,严秉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政策落实精准,每个补偿项目在评估后组织专家严格评审;注重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确保稳定、和谐;注重关闭、转产、搬迁到位,严把验收关。正是这一系列的“注重”,专项整治以来不仅未出现一例安全或次生污染事件,化工行业企业主也积极配合,实现了“变要我关停为我要关停、变要我转产为我要转产、变要我搬迁为我要搬迁”的整治目标。
为确保化工行业和谐、平稳、安全关闭,丹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造提升一批、关闭转产一批、异地搬迁一批”的工作思路,制订出台了相关奖励补偿政策,对符合奖励补偿条件且按计划实施关闭、转产、搬迁的化工生产企业,综合考虑设备、厂房、土地、职工安置以及工作进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了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和企业的接受程度,给予相应经济补偿和奖励。截至目前,丹阳市政府安排巨额资金,已对150余家化工生产企业进行了补偿和补贴;收回主城区土地1000余亩,用于城市规划;收回及调整镇区工业用地1300余亩;收回厂房21万平方米;实施转产企业27家;搬迁至山东、安徽、江西、苏北等地企业28家。通过奖励补偿政策的落实,既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关闭企业的损失,又帮助企业实施了搬迁和转产,得到了相关企业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丹阳主城区1000余亩及镇区1300余亩工业土地的收回及置换,为城市规划和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大量土地资源。
为巩固和持续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的成果,结合市“减化”暨“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工作目标,市政府于2016年底对47家涂料化工生产企业实施全面整治。吕城、导墅、延陵等8个镇区积极配合,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化工行业整治战,特别是拥有34家涂料化工生产企业的吕城镇,在丹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关怀下,涂料化工生产企业除了关闭,更有“识时事”的化工企业主已经搬迁、转产或转型,成为“华丽转身”的开拓者,为建设“水美乡村”贡献了一分力量。
合力“管”,守护环境全有责
为杜绝在化工行业整治工作中出现失职、渎职的单位及个人,丹阳市委、市政府铁腕抓整改,出台了一系列督查工作细则:一是落实属地责任。丹阳各镇区切实履行整治工作的主体职责,倒排工作进度,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确保完成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目标任务。二是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丹阳各镇区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和推进,定期编发动态情况简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快速、有序、平稳开展。同时,各部门之间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切实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相关企业顺利实施关闭、转产、搬迁。三是严格实施考核。把各镇区整治工作的完成情况列入丹阳市委、市政府对各镇区的年终绩效考核之中,对按期或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的镇区,在通过考核验收后给予适当奖励;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除扣减绩效考核相应分值外,还将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断腕之心治“化”,催生了一大批企业纷纷转型、转产,迎来新一轮发展的生机活力。总投资达8800万元的丹阳宏源化工有限公司,将原在外的电动自行车整车生产项目回迁至丹阳市吕城镇工业园区,与丹阳宏源化工有限公司的涂料生产及喷涂加工、电动车注塑生产项目进行整合,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报批。丹阳市日强化工有限公司的传统溶剂型涂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释放的有机挥发性物质(VOC)产生的污染,2015年公司与国外、国内知名公司工程师、博士合作,确定并开始水性漆的研发。2016年,确定了上马水性工业涂料生产项目的方向,项目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制造作业进行生产,达到充分利用设备、节约投资、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目前,公司已投入研发资金400余万元,项目已进入环保审批程序。丹阳伍州涂料有限公司、丹阳市三冠化工涂料有限公司等涂料化工生产企业,在完成原化工生产线(项目)关闭后,充分利用原企业的资金、市场、生产场所等优势进行项目升级、改造。针对涂料化工生产企业的特殊性,丹阳市政府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制订相应政策、加大服务力度,为涂料化工生产企业关闭、转产、搬迁和升级创造相应条件。
“丹阳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涂料化工生产企业整治,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丹阳市发改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丹阳将进一步完成28家涂料化工生产企业的关停工作,并按“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的标准完成现场清理,确保在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关闭要件;积极引导已关闭化工生产企业对土地、厂房等资产的充分利用,并加大服务和支持力度;全面完成镇江市下达丹阳的减化暨“四个一批”专项整治、“一江一河六行业”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新丹阳,为丹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底气”和春天般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