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淮安供电公司的普通职工,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坚持公益活动12年。
从第一次向一位唇腭裂的农村女孩伸出援手开始,她笃定公益是她一生要做的事业。
身为淮安最大公益组织——爱心传递公益社的创办人,同时也是淮安巾帼志愿者协会会长、淮安供电公司夏花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多年来,她参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00多次,受益群体超过3000人。
她就是梁玉芹,她坚持以“灿若夏花”网名从事公益,如今,梁玉芹正带着她的团队一起去实现共同的梦,一个从事公益的梦,一个能更好地向社会展示供电人“奉献社会”的梦。
用爱铺就人生坦途
爱管“闲”事,热心肠,是身边人给梁玉芹贴的标签。骨子里流淌着爱心血液的她,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群时,迸发出的热情令人惊讶——
进城路上,见到农村孩子因为上学冒雨等着公交,她毫不犹豫,开车把孩子们一直送到学校;高速上有车抛锚,梁大姐打开双闪提醒后方来车,和朋友们一起帮忙把车推到应急车道;出行路上车辆拥堵了,梁大姐又变身“交警”,一直指挥到车辆畅通为止······
“给需要的人以帮助,多做些让人感到温暖的事,自己也会感到很满足。”梁玉芹说,自己“爱管闲事”的个性,源于和爷爷在一起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爷爷是个老革命,他总是和我说‘现在的好日子是革命先辈拿命换来的,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更多的人’。”梁玉芹说,1998年长江洪水,爷爷是淮安市淮阴区第一个捐赠物资的人;得知棉花庄烈士陵园年久失修,他号召战友捐款修缮,还捐款帮助棉花庄建桥······
风起于青萍之末。梁玉芹走上公益事业的道路,源于爱心网友聊天群的一则求助信息。
“班上有位唇腭裂的孩子,有没有朋友能提供一些帮助?”2006年的一天,一则爱心公益群里的信息,引起了梁玉芹的注意。梁玉芹得知,一个叫小顾的孩子由于先天性唇腭裂,刚出生便被亲生父母遗弃了,她是被身患残疾的养父母带大的,先天缺陷让这个女孩一直很自卑。
孩子的遭遇让梁玉芹心生恻隐,从那时起,小顾成了她心中的牵挂。
小顾家只有一间房,和父母一起居住不方便,梁大姐和志愿者在主房边搭了一间房子,还帮他们修缮了房屋;小顾家里的稻田无法上水,炎炎烈日下,梁大姐和七八个志愿者一起,用小铲子硬是挖出了一道通水渠;每隔几周,梁玉芹就要带人给孩子送来日用品,学习用品,陪孩子谈心,还带她去敬老院、福利院,让她受助的同时帮助他人,培养她的感恩之心······
小顾中考后的暑假,梁玉芹通过残联、慈善总会联系市一院为她免费做了唇腭裂手术,因为家里无人陪护,梁玉芹发出“紧急招募义工,在小顾手术后去医院照顾她”的一则帖子,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爱心网友纷纷报名参加护理,在20名爱心网友连续17天的悉心照顾下,小顾成功手术后,最终顺利出院。
小顾渐渐地从害羞自卑变的乐观开朗。毕业后,小顾很快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归宿。婚礼上,小顾哽咽着说,“夏花姐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 如今,小顾成了梁玉芹建立的爱心传递公益社的坚定分子,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梁玉芹体会了自我价值,同时她也感受到一个人力量的微薄。2007年,她以网名“灿若夏花”创建了公益组织“爱心传递公益社”,组织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从事农村助学,敬老、助残、帮困等公益活动。梁玉芹说,“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就是想让一些特困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用爱点亮心中明灯
翻开梁玉芹的的志愿日志,淮安的很多新闻事件背后,都有她的身影——
2007年,梁玉芹与供电公司95个同事一起,捐献造血干细胞;2008年,汶川地震,组织淮安爱心传递公益社募集了奶粉、卫生纸、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物资,通过红十字会送往灾区;2012年,帮助住在市三院已经5年的智障女陈红跨省寻找到了亲人。还是这一年,梁玉芹和伙伴们为在淮安卖唱乞讨的贵州女孩张妹降,筹集到了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当年夏天,张妹降顺利考取了贵州凯里最好的高中——凯里一中。
多年来,梁玉芹借助网络开展公益活动,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帮扶流程。“首先,多方渠道打听,确定备选帮扶对象;其次,实地走访调查,核实具体家庭情况;再次,图文并茂发帖,呼吁爱心人士帮扶;最后,定期回访交流,夯实结对帮扶成效。”梁玉芹介绍,她的团队目前已帮助100多名农村特困家庭的学生,联系到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长期帮扶。
为了更好的鼓励孩子们热爱学习,梁玉芹和他的团队在2014年夏天还推出了“爱心传递奖学金”助学项目,由爱心网友和社会团体捐赠,受表彰的均为“一对一”帮扶中的在校中小学生,分优秀标兵、进步之星,每学年结束颁发一次,每次10人。
2012年冬天,梁玉芹到淮阴区北吴集镇走访,走到安老汉家中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村子的三岔路口,一间建于60年代的孤零零的小房子四壁漏风。 60岁的安老汉和小女儿,还有他智力残疾的妻子,一家三口挤在一间房里。
梁玉芹的心里很不好受。她当即拍下照片,在群里发出呼吁,“为这家人修修房子吧,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在梁玉芹和爱心志愿者们的帮助下,不久后三间瓦房顺利建成,志愿者们搬来家中闲置的旧家具,把屋里摆的满满当当,安老汉家里立刻有了温馨的氛围。梁玉芹回忆,“为了给他家盖新房,志愿者们募集了3万多元,并且亲自去砖厂、沙石厂谈价格,最终以最低的价格购进了建筑材料。”
从那以后,“暖屋工程”成为了梁玉芹爱心公益社的一个重要项目。几年来,“暖屋工程”项目累计帮助4户特困户建了新房,帮助1户更换了房顶,帮助30多户更换门窗。
“在公益社的帮扶对象中,儿童占了七成多,他们大都是单亲、残疾家庭的孩子和孤儿。实际上,比起物质上的资助,精神上的关怀更加重要。”从事公益活动中,梁玉芹领悟到,做公益绝不是捐钱捐物那么简单,而要用心用情去关爱这些孩子。
“对城里孩子来说,逛公园、动物园不稀奇,对农村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进城看高楼大厦都是一种奢侈。”于是,爱心传递公益社每年都组织几次活动,带着孩子们走进淮安广播电台直播间、周恩来纪念馆、大学,乘坐火车,开阔眼界,梁玉芹给这些活动取了个充满希望的名字“梦想之旅”。
“从火车北站坐到南站,就十分钟的车程,每人9块钱的车票,但孩子们却十分兴奋。”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快乐充实的一天,乘完火车,梁玉芹还跑到火车南站附近的小马影城,请求电影院为孩子们加映一部动画片。淮阴师院生物系教授还打开了学校不轻易示人的动植物标本室,特例给孩子们观看。感动与关怀就这样悄悄的蔓延在孩子们心中。
每个假期,梁玉芹帮扶过的小安,在打工的间隙都会参加梁玉芹组织的公益活动。“初中毕业时,如果没有‘夏花’阿姨带我和小伙伴参观大学校园,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就辍学打工去了。”小安说,“我也想和‘夏花’阿姨一起,帮助更多的人。”
用爱编织脱贫“金网”
长年的走访中,梁玉芹发现,很多贫困家庭,往往是因为缺乏资金,让他们在致富门前踽步,对一些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而言,授之以渔可能比授之以鱼更为有效。一个想法在梁玉芹心中渐渐酝酿成型——“金网工程”,“金网”,就是志愿者、爱心朋友、贫困家长携手编制一张金色渔网,去捕捞财富。
15年夏天,梁玉芹组织帮扶家长和孩子们“梦想之旅”,和家长们聊天中,梁玉芹说,“你们有什么种植养殖、创业致富的心愿,跟我们说,我们来帮助你们解决困难。”来自五里镇的老蒋当即表示,“我想养猪!”
50多岁老蒋,因为爱人智力残疾,四个孩子都在念书,家里十分困难。老蒋的父亲在文革中曾下放养猪,耳濡目染下,老蒋积累的丰富的养猪经验,繁殖、配种、接生样样精通。在梁玉芹帮助下,老蒋用四千元启动资金买了种猪,一年不到就下了一窝崽子,现在老蒋不仅还了钱,每年还有两三万的净收入,生活大大改观。
刘老庄乡有兄弟三人都是农民,老二去世后,留下两个孩子,开朗善良的三婶挑起了抚养他们的担子,可日子过的捉襟见肘。走访中,梁大姐发现他家门前水塘里养的水牛,“三婶,这牛是你家的?为什么不多养几头?”得知她没有本金后,梁玉芹和志愿者们借了九千元钱为她家买了两头牛,第一年牛就下了崽,现在三婶家里一共有了九头牛,年纯收入多了三四万元。
在一次帮助贫困户修缮房屋中,梁玉芹的照片无意中被发上了网络,淮阴区供电公司的同事们,开始慢慢知晓“夏花姐”的事迹,淮安供电公司的领导对梁玉芹的公益事业十分支持。
“14年,我们走访北吴集的一户家庭中,发现这家常年不通电,孩子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五岁的孩子只能点蜡烛看书”, 梁玉芹看了很心酸。她和淮安供电公司领导沟通,依托企业自身优势,让“点亮小课桌”项目顺利走上台前,公司的职工们踊跃捐款,先后捐赠4万多元帮助30多户家庭改造电路,为孩子们送上学习灯,还为他们提供了用电价格优惠。
她的公益事迹,同样感染了淮安供电公司的大批职工,公司的“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人数直线上升。“我很高兴,这些同事的爱心行为又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公司很多员工在听说她的动人事迹后,还纷纷要求加入爱心传递公益社尽一己之力。
就这样,12年来,梁玉芹和志愿者朋友们建立的爱心传递公益社在一次次公益活动中不断壮大,目前成员已达到900多人,其中女性占70%。“我的身边有一群了不起的队友,无所不能、笑看生死的‘心生’大哥;‘知足常乐’是位50多岁的大姐,工程师,经常开车来帮忙;‘莫拉克’,不是台风喔,是位喜欢骑单车的女网友……”
将社会上的爱心一点点汇聚起来,温暖了淮安这座城。12年来,梁玉芹带领她的志愿者团队开展各类助学、帮困、敬老等公益活动近900次,累计募集善款约30万元、各类物资价值约150万元,创立的公益品牌“希望的田野•梦想之旅”“暖屋工程”“光明使者•点亮小课桌”“金网工程”等影响巨大。
“公益事业应该是可持续的,是全民性的。”梁玉芹说,她希望志愿者们能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大家凝聚成一个整体,才会让公益事业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